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50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学优生存在着追求完美、敏感脆弱、自我中心、心理失衡、自负自私、与他人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教师可采用积极沟通,排遣其心理郁结,打磨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巧指导,折服其自负心理,教会感恩的心理品格;努力引领,启发其正确定位,培养协作的团队精神等对襞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2.
从教7年来,所教的学生不算太多,而被界定为"差"的学生却不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学生基础本身较薄弱,"优生"实在太少。如果都这样非得划一条明晰的线,那教师只能悲观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称谓,或许效果会不一样。我把他们称作"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优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几种主要优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然而,培养合格人才的起点在哪里?提高各民族素质的始基又何在?唯一的答案,就是优生与胎教。一、优生与胎教的涵义优生,指生育健康聪明的后代;胎教,指对胎儿实施的超早期教育或零岁教育。优生与胎教的思想及其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逐步排除直系血统之间的婚姻,就有巨大的优生意义。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和我国《札记·深博篇脚都有关于胎教的思想。近代英国学者高尔顿创立优生学后,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等国在…  相似文献   
5.
每个学生并非天生地因学习好、品质好而成为优等生,不同学生在从小到大的各个学习阶段,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究其原因,与学生个人的自身资质、客观学习环境以及后天的教导培育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学会因材施教,在善待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还要针对优等生运用特别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优化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我校生源特征及教学实际,在初三年该如何培养优生,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先分析学优生个性心理缺陷的类型,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对策包括:思想重视,以德为先;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增强学生耐挫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心理咨询跟上步伐。  相似文献   
8.
“刺头”和“学优生”,两个似乎完全对立的概念,可能在一个学生身上“兼而有之”。如何去直面和管理他们,关乎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他们的成长、成才,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伊始,在整理上学期的旧物时,一本数学补差记录进入了我的眼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常常会感叹学优生的聪明、机灵,学困生的笨拙、迟钝。我们往往把更多注意的目光凝聚在学优生的身上,将他们视为宝物,却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学困生是更需要重视、需要关心的一部分。如果学困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10.
陈昕 《教育文汇》2011,(10):8-9
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里,我们常常见到有些教师对待优生家长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地端茶请座,而对待问题生的家长则冷若冰霜。这种反差说怪不怪。优生,教师遵纪守规,勤于学习,容易管理,给教师带来的是荣誉,是光环;问题生,教师惹事生非,不愿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