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2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结果发现杏黄兜兰具有复杂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杏黄兜兰的花为两性花,柱头与花药先后位于唇瓣管状基部的不同位置促进了异交,但由于传粉昆虫逃逸时具有反复攀爬通道和连续多次进出同一花的行为,容易造成白花传粉,因此,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 杏黄兜兰的花结构特别,具有吸引取食花粉的昆虫传粉的功能。经检测,杏黄兜兰不泌蜜,花粉也不作为传粉者的访花报酬物资,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Hypericumbeanii,靠花香和鲜艳花色吸引多种传粉者访花,而这种吸引与花的颜色种类及形态无关;花香远距离吸引传粉者到来,假雄蕊上斑纹和唇瓣内斑点近距离引诱传粉者进入囊状唇瓣。传粉者陷入唇瓣后,从基部通道逃逸时,先擦碰柱头,然后碰压雄蕊,将花粉带走,再到另一朵花上重复这一过程,完成异花传粉。这种吸引昆虫传粉的模式是兜兰属植物一种全新的传粉机制。 此外,本文还检测了杏黄兜兰的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胚珠比率(P/O值)以及胚珠,种子比率(O/S值)。结果表明: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较低比率的P/O值是与杏黄兜兰的花粉具有粘性和相对较大的柱头有关;接近于1的比率的O/S值与昆虫传粉效率有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表明它们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蜜蜂传粉的习性,重点描述了在蜜蜂传粉过程中,蜜蜂和植物在形态、结构上与传粉功能相互适应的协同进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夏蜡梅(Sinocaycanthus chinensis)为雌蕊先熟,其花部构造适合于异交:但花药开裂在花后第3天.提示该植物也可延迟自交。研究了天台大雷山夏蜡梅种群的繁育系统与传粉特性,结果如下:1)开花当天柱头就能接受花粉,但最高活性在花后第2天,在花药开裂时,柱头活性有所下降,但与最高值差异不显著。2)不去雄套袋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去雄不套袋,自然条件下以自交为主,自交率为61.3%和73.6%。3)延迟自交的繁殖保障效应分别只有78.1%和84.8%,主要原因是结实的花粉限制和结实阶段轻度的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明了许多机械装置,这些装置发出的响声无疑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对噪音的影响做过认真研究。一种为多数人首肯的观点是,人为噪音对动物有负面影响。以为由汽车和工业企业产生的噪音首先是吓坏了动物,使它们不得不逃离原来生活的区域。而这也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活,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农架山区广泛分布着红车轴草、白车轴草。我们通过研究选定区域两种车轴草传粉的主要蜂类等问题发现该区域内白车轴草的被拜访频率远大于红车轴草。两种车轴草的拜访蜂有熊蜂、蜜蜂、切叶蜂,且熊蜂只拜访红车轴草,蜜蜂只拜访白车轴草,切叶蜂同时拜访两种车轴草,可见在传粉上两种植物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但在附近发现有开白色花的红车轴草,并不能证明其隔离彻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颖的、完全由雄性花药主动运动而不借助于任何外部传递媒介完成的白花传粉机制。这一机制是该物种繁殖的唯一途径,并提示它是该物种为适应其缺乏传粉媒介的生态环境而进化出的繁衍策略,可能广泛存在于其它类似环境中的种群。6月22日出版的《自然》刊载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刘可为首次发现,并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深圳园林集团刘仲健教授等指导下合作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刘可为是文章的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8.
杏黄兜兰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结果发现杏黄兜兰具有复杂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杏黄兜兰的花为两性花,柱头与花药先后位于唇瓣管状基部的不同位置促进了异交,但由于传粉昆虫逃逸时具有反复攀爬通道和连续多次进出同一花的行为,容易造成白花传粉,因此,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杏黄兜兰的花结构特别,具有吸引取食花粉的昆虫传粉的功能.经检测,杏黄兜兰不泌蜜,花粉也不作为传粉者的访花报酬物资,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Hypericum beanii,靠花香和鲜艳花色吸引多种传粉者访花,而这种吸引与花的颜色种类及形态无关;花香远距离吸引传粉者到来,假雄蕊上斑纹和唇瓣内斑点近距离引诱传粉者进入囊状唇瓣.传粉者陷入唇瓣后,从基部通道逃逸时,先擦碰柱头,然后碰压雄蕊,将花粉带走,再到另一朵花上重复这一过程,完成异花传粉.这种吸引昆虫传粉的模式是兜兰属植物一种全新的传粉机制.此外,本文还检测了杏黄兜兰的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胚珠比率(P/O值)以及胚珠/种子比率(O/S值).结果表明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较低比率的P/O值是与杏黄兜兰的花粉具有粘性和相对较大的柱头有关;接近于1的比率的O/S值与昆虫传粉效率有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表明它们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捕获花粉的机制和生殖策略,我们对3种耧斗菜属Aquilegia L.植物华北耧斗菜A. yabeana Kitagawa、无距耧斗菜A. ecalcarata Maxim.和秦岭耧斗菜A. incurvata P. K. Hsiao的雌蕊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柱头发育的特殊式样。其柱头位于花柱的腹缝面,由花柱腹缝两侧细胞发育成柱头乳突,在花期中从顶端朝花柱基部渐次成熟。伴随花柱向外弯曲,成熟的柱头表面相继呈现,逐渐增加了花粉落置的空间。这种柱头发育的式样通过延长柱头的可授期,增加了植物在不可预测的传粉环境下的繁殖机会。  相似文献   
10.
对蔓茎堇菜的植物营养体特征、闭锁花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发育及种子传播、生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探讨了堇菜属植物的闭花传粉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