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2.
每次去市场买菜我都很头疼,不知道该买点什么菜.放眼看去,无非就是鸡鸭鹅猪鱼等,家里人都吃腻了.然后有一天,当我像变戏法似的把一盘凉拌猪皮端上餐桌时,老伴和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瞬间就风卷残云地吃了个精光.吃饱后,老伴问我怎么想起做这道菜,我得意地说:“就是想给你们换换口味啊,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就经常做给你们吃.”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病之后去医院打针、挂吊瓶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人类的医学技术走到这一步,历经了怎样的过程。毫不夸张地说,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的一次划时代革命,它改变了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生活,它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更是足以载入史册。注射器发明之前什么样根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在我国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阳明全篇》中提到了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奠定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对于中医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目前中医教学过程中,伤寒论难教、难学,如何教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伤寒论》,成为《伤寒论》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切实实现掌握基本理论,建立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初步临床诊疗能力的课程学习目标,课程组开展了立体化递进式"伤寒论"教学模式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对学生进行的综合、全面的学情分析,有的放矢地将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多要素考核评价体系、优质化教学设计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注射器的历史比许多人想像中要悠久得多.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对此有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李虹 《全国新书目》2008,(21):10-11
从中文系才女到中医文化专家《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一书2008年3月上市,至今半年,市场表现可以用走势平稳、销量喜人来形容。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这书刚一出来时,也曾立刻抢着自购一些书快递给  相似文献   
8.
医圣仲景著《伤寒》,开理法方药之先助,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故而述其者不下数百家,或解经释义,或注方析药,然就大枣而论者甚少,笔者通读《伤寒论》之际,将其应用大枣方剂作了统计,就其浅析其义,供同道玩味。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呕吐可以从厥阴经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晚期患者常有恶心呕吐症状,过去我们习惯从脾胃辨证论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参考伤寒论有关条文,笔者认为,尿毒症恶心呕吐可以从肝经辨证论治,理由如下:尿毒症的病人由于脾肾亏虚,不能运化水湿,少阴枢机不利,形成“关格”之证,上吐下泻,水谷不进,治疗习惯于温补脾肾,但温补之法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细读《伤寒论》,可以发现张仲景对于呕吐的治疗从肝经辨证论治。参看《伤寒论》有关条文(文前数字为通行宋版《伤寒论》条文序列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26.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338.伤寒…  相似文献   
10.
龙金凤  赵怀舟 《晋图学刊》2002,(2):48-49,61
本文指出了第三版、第四版<中图法>中的一个延续10余年的可疑例示.该例示"<金匮玉函经>等入此."出现在"R2中国医学"类的"伤寒金匮,本文合编"条目之下.经笔者考证世传<金匮玉函经>实乃张仲景<伤寒论>之别本,而非<伤寒>、<金匮>之合编.该例示如欲保留,则当列入"R222.2伤寒论"条目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