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篇
体育   27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同舟共济 目标;发展综合运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铺好的体操垫L,游戏开始,全队队员相互合作,将排尾的体操垫经头顶用手轮流向前传至排头,排头接垫后,立即将其放置在第一床体操垫前,全组队员统一向前进一体操垫,如此依次进行,先到达始点的队获胜。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用针刺无纺布来替换垫子芯和用人造革与帆布两材料组成来替换它的外套.制作过程简便、材料易得、价格低廉.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较好.减轻了学生怕伤的害怕心理,缩短了规定教学时数内掌握动作的时间.不但适用个小、体重轻的中小学生,而且也适用个大、体重的大学生和专业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是人体六大重要关节之一,它是连接股骨头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窝关节。髋关节重要的运动有屈、伸、内收、外展、旋内和旋外六种。髋关节的柔韧素质是指髋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弹性以及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在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经常提到"转髋"、"伸髋"并运用它来改进技术。优秀运动员与非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区别在于伸髋(优秀运动员在跑进过程中髋部的伸展速度快到几乎看不到参与缓冲)。髋关节在田径运动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践教学和训练中对髋关节的练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人从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4.
<正>一、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1.在跳箱上放一块体操垫,可进行背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取跳箱的两级并将其相距4米竖立或侧立放置,中间架上跳高杆或系上一条橡皮筋,就能作为跳高架  相似文献   
5.
<正>技巧是体操项目之一,主要教学器材是体操垫,为了保证练习密度和练习次数,学生练习时经常是两人一组,一个班级(约40人)需要约20块体操垫(2米×1米);小学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均有该项内容,且体操垫的  相似文献   
6.
李玉 《体育教学》2013,33(5):67
一、坐在小体操垫上的推球练习方法:面对投掷方向坐于体操垫上,上体保持正直,成预备姿势。练习时上体向右后方引,使腰背肌肉扭紧,上体略向右侧倾斜(形成超越器械),左手置于额头上方,腰腹发力,右肩肘爆发式向前将球推出,左手臂向前再向后引摆并制动。二、双腿跪撑的推球练习方法:面对投掷方向双腿跪在体操垫上,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向右后引,重心放于右腿上;腰腹发力,右髋积极前移重心转移至左腿上,同时左腿支撑将上体撑起,右肩  相似文献   
7.
立定三级跳远是广东省体育高考基本素质三项考试内容之一,它的动作要求是考生原地双脚起跳后,可以用任何一只脚落地(第一跳),跨步跳时用另外一只脚落地(第二跳),最后双脚落地完成跳跃动作(第三跳)。男子满分的标准是9.50米,女子满分的标准是7.90米,整体来说要求还是比较高。笔者结合近几届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经验,发现利用小体操垫进行以下几个方法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上技巧课时,体操垫的不同放置和组合,对不同的练习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合理放置和组合体操垫,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性和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几种组合方法,以供参考: 1.四块体操垫纵放(图1):将四块垫子连接起来成一字形,这样可以  相似文献   
9.
穿时光隧道目标:提高学生爬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场地:15米×15米平整场地一块。器材:体操垫若干块,塑料呼拉圈若干个。方法:游戏者分为若干组,游戏开始后,游戏者爬过体操垫,钻过塑料呼拉圈,以时间短、碰倒呼拉圈少的为胜。讨论:如参加游戏人数较多时,可让多余的人帮助扶圈,使游戏能顺利进行。蚕宝宝吐丝目标: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场地:10米×10米平整场地一块。器材:旧报纸或牛皮纸若干张。方法:学生分3~4组,每人将一  相似文献   
10.
<正>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助跑速度、力量、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各项跳跃运动的成绩。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弹跳教学与训练经验,抛砖引玉,向同行介绍弹跳力练习10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