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韩、柳、刘、白虽然在对待佛教的信仰与态度上存在差异,但他们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试图融合儒释道三教为一体,建立以心性、义理为骨干的新儒学体系,这种努力最终为宋明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唐时期,佞佛风气盛行,全民癫狂,为挽当时之佞佛风气,树儒家之正统,韩愈作《原道》《论佛骨表》等文,文章正气凛然,有冲决一时之效。笔者试论其文气盛之表现与缘由,感受韩文“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之风貌。  相似文献   
3.
兰陵萧氏家族在其南迁之前,信奉早期道教的一个支派——天师道。刘宋年间,其思想信仰发生了分化。齐、梁时期,萧氏子弟大多佞佛,萧衍就是典型。由于此期的萧氏子弟身处权力中枢,政治斗争迫使他们身不由己,因而,他们事佛的虔诚程度是值得怀疑的。隋唐时期的萧氏子弟坚守儒家之道,修持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4.
南朝君主皆能容佛,其好佛乃至奉佛者亦为数不少。然而,南朝因君主佞佛而亡国之说却并非确切之论。事实上,南朝君主与佛教的关系极为复杂。南朝君主之容佛奉佛,除了信仰因素外,大多出于政治考虑。他们对佛教是既宽容扶持,亦较有节制,甚至设置僧官加以控制,从而形成中国政教关系史中以政对教的绝对支配的基本走向和南朝政教关系相对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