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俗人  一了 《甘肃教育》2006,(3B):F0004-F0004
由杰出的百科知识学家,第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罗曼诺索夫于1755年创建的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和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约4000多亩,坐落于列宁山上,屹立在莫斯科河畔,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从这里可以鸟瞰莫斯科市全景。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国际新闻社2012年3月7日消息.由俄罗斯科学院通史所所长丘巴里扬领导的社会人文教育发展委员会于当日成立。 据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科研副校长柳比莫夫介绍.创设该委员会的直接原因在于普京在2012年初撰文谈到了俄罗斯公民意识和民族认同性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她身穿实验服出现在实验室,与化工催化过程使用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打交道,指导她的学生们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些在旁人眼中看似枯燥的生活,她却始终充满热情,乐在其中。她就是黑龙江大学化工系主任吴伟——一位从事催化剂开发研究的大学教授。对于吴伟而言,热爱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她执着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原动力,正因为环境友好催化剂的开发研究是她的兴趣所在,她才可以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工作中,在传授知识和探索催化奥妙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1935年的曾庆存先生今年已是79岁高龄,龄近耄耋,虽偶抱病恙,但腰杆仍直,思维敏捷,依然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本年岁初,曾庆存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对于这位45岁便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的气象学家来说。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8,(3):48-49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没有围墙》的文章,刊登在俄罗斯《独立报》上。文章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梦想实现了: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文章客观公正,内容充实。本刊摘其要点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6.
李俊雄  吴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3):228-231,156
2002年是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十周年。1992年12月18日,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尤·奥西波夫院士率代表团访华,与我院领导在北京签署《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合作协定》。十年来,两院科学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交往日益增多。2002年,我院赴俄访问学者首次超过600人,是十年来派出人数最多的一年。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两院科学家已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不断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1高层领导互访是推动双边合作发展的关键双方高层领导的直接接触对推动双边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院路甬祥院长等院领导都曾率代表团先后…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德育》2006,1(9):73-73
“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项目成果在京出版 8月26日,中俄两国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参加了8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图书博览会。 该书是“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项目成果。此项研究缘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于2003年10月在莫斯科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2003—2006年合作协议书”。该项目于2004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三年。该项目的俄方主持人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副院长B.П.鲍利辛柯夫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H.E.鲍列夫斯卡娅教授担任,中方主持人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2,(11):7-7
国际空间站远离尘世,似乎与病菌、微生物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无关联,然而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危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科学论坛上透露了该消息。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称,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空间站结构造成灾难性后果。它们不仅会损伤金属,  相似文献   
10.
不少电脑刚打开不久,排风扇就响起噪声,颇让人心烦。德国和俄罗斯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不间断电源或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康斯坦茨应用科技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