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195 4年到 195 5年 ,毛泽东同志直接介入并强力干预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纵观这场远远超出学术讨论和批评范围的政治批判运动 ,不难看出 :他对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估计不足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2.
<正>又是一届新生来了,第一篇作文是"自我介绍"。逐个翻阅,一股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经历过初三孩子的少年老成后,不禁会对这群刚踏进初中门槛,还满是稚气的孩子充满了期待,但我的注意力很快定格在了这片文章上。短短的一百多字,竟然出现了12个错别字。虽然已是见惯了孩子们写错字,但还是在霎时被震住了,这也太骇人听闻了吧。很快,一个满脸不安的孩子站定在我面前。看着他嗫喏半天又说不清楚的样子,一股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毕竟我的孩子也是这般大小,也  相似文献   
3.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  相似文献   
5.
早起(节选)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  相似文献   
6.
志华 《成才之路》2011,(13):I0016-I0016
俞平伯:“红学”家。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晌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俞先生已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赞道:“好,真好!”沉迷其中,学生欲知如何好法,终不可得。  相似文献   
7.
相貌     
  相似文献   
8.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小品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派散文强调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在语言方面,将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俞平伯早期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正是这样一种白话美文的典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某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责     
张中行是一位性格平和的老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有件事,一直让他自责不已,也让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些道理。那是1947年,他协助巨赞和尚编辑佛学月刊《世间解》,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但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却写信来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十分惊讶,认为一个名  相似文献   
10.
俞平伯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早得学界的肯定,但说起他的红学研究却有相当的戏剧性。他的研究开始于胡适的考证论文发表之后,但与胡适的文献考证不同,他是文学考证派。他在写《红楼梦辨》时,接受了胡适的观点: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托。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宝玉变成了名教中人;第二,后四十回"文拙思俗",单调得像帐单;第三,写得过火,人物分寸掌握得不好。为了落实这个结论,俞平伯决意从文本出发发现破绽,指出这是一个"没有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