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的基本指向是培养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其中的“内圣”是以道德理性为前提,强调道德的自我力量,由“内圣”至“外王”,“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为官者的修己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性情上的陶冶,而且还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幸福?即使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们面对这个话题,也会感到纠结和难以一言以蔽之地回答。毕竟人生要经历很多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又要经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群体,一句可心的言词、一段美好的经历、一个意外的惊喜,对整个人生都是刹那的回忆和静止的片段,可这都不足以让人因之而整天生活在一种幸福的追忆之中。事实上,对整个人生而言,一个人过得是否真正幸福,不在于社会环境的优劣、不在于身处何种阶层、不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4,(18):68-70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学校旨在培育既具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慧的人才。每年开学之际,香港中文大学都要举行开学典礼。2010年7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七任校长后,沈祖尧每年都会发表开学致辞。在致辞中,沈祖尧讲到新生入学后要着手训练和改变自己,而非待毕业后才开始,鼓励学生过俭朴、谦卑和高尚的生活,丰富大学生活,创造不一样的未来。文章摘编自香港中文大学网站公布的演辞稿,整合编辑了沈祖尧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标题系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作用。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本文从管理的基础、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修己安人,在于指出修己安人这一管理哲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武薇 《教育学报》2012,(3):115-120
《大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启示、影响和沾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了大学之道"修己安人"的意义所在。它横贯"四书"之间成为没有缺环的完整思想谱系,更纵览古今由孔子上承尧、舜,历经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直到近代,成为一以贯之的儒家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中国乃至全球性的人文思想崩落和道德价值迷失的情境下,大学之道通过现代性的诠释和转换能够也应当致力于弘扬道德尊严,解除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精神危机,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正确处理道德与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为今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出自己的普世认识之方。  相似文献   
6.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效等现实性层面,还具有教学相长、一以贯之等具体特征;通过分析先民"习卜"和许慎"鸟数飞"的生存论意义,"习"蕴含习养、习与性成、修身等义,体现着修身养性和积习成俗的功能。具体观之,孔子学以修己,因礼乐之道自成生活习俗,在全幅生命活动中贯彻始终,从而垂教后世。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丰厚的管理思想。儒家关于管理组织的智慧是明分使群,关于管理目标的智慧是修己安人。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发掘我国传统儒学中丰富的管理思想,并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对提高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作用.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本文从管理的基础、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修己安人,在于指出修己安人这一管理哲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文旨从“天一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体-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修己以成人     
教育延续着人类文明的血脉,传承着人类文化的薪火。教师的劳动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温暖与和谐,关系着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着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