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2.
付文科 《文化学刊》2011,(5):16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派别。儒道两家各有千秋,它们两者之间互相补充、一显一隐、互相促进。两家思想的这种内在的互动互补的机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百年来,儒道关系研究也曾受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为了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近百年来学界对儒道两家关系研究的全貌,本文把儒道关系百年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意识形态、政治气候、学术取向各不相同,故儒道关系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文章最后提出:儒道两家之文化资源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秩序与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在观察风景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据此不仅可以俯瞰全景,一览无余,而且可以使景区的重点凸现眼底,使点与面得到适当的兼顾。学术研究也是这样,研究者选定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优秀成果的形成。近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用博士的《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行文中简称"李著",凡引及处仅注页码),这种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李著从三教合一的视角研究宋元道教,从宋元道教的视角研究三教合一,对宋元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李白的诗文创作来看,“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有两方面的内涵,即挣脱世俗羁绊追求身心自由的生命个性和渴望建功立业和济时用世的进取精神。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盛唐社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这两个内涵时立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石猿———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的生命历程,是从妖到魔到人到神的精神提升,是从天然神石到山中大王到天庭马官到人间行者到佛的身份变迁,其中性格从自由、狂狷的山林侠士到尊礼、崇德的正统人士。孙悟空作为文化原型承载太多的希望与期待,根本上体现为儒道的冲突和互补。时代上体现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与陆王心学的“心性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绅的诗歌体现了唐代儒道释三家并兴对文人士子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儒家追求功名业绩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在李绅一生中占主导地位,远远超出道佛二家对他的影响。积极入世、求为世用的儒家思想在他诗中主要表现为忠君、爱民和仕宦情结,李诗中偶尔流露出的退隐思想、明哲保身之道则折射出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当他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时,也会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佛教教义,从中寻求解脱,希望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7.
试论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是一种独特的写作范型,完整意义上的“悼亡诗”应该包括悼妻诗与悼夫诗。儒道思想在悼亡诗的两个核心主题———生死观和情爱观两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湘云新论     
文章从身世、性格、诗才、爱情婚姻悲剧、思想意义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湘云进行论述,从而赋予其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学方法论入手,通过对惠州文化现象的分析,针对历史与现状,提出“儒道二元格局”及“西湖、罗浮山象征系列”等概念,对惠州文化品格及香港文化的惠州背景作了探讨。作者认为香港文化与惠州文化有很深的同源性,香港文化的最根本传统源于惠州西湖与罗浮山儒道传统品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儒道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在管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气势恢宏,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道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核心;佛教是异质文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