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将日益得到重视。遗产地开发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如何成功地营造一个以自助旅游模式为主的原生态世界文化遗产地,将会对云南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分析越南沙巴作为自助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所面临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从国际自助旅游目的地成长建设的视角出发,借鉴沙巴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配套、体验式旅游氛围营造、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协调等方面着手,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1,(2):103-112
元阳,白族,字仁甫,号中溪,大理城内人。在明代,李元阳是云南最有影响的人物,曾受到当时诸多大家如罗洪先、王畿、唐顺之、杨升庵等的推服。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李贽曾称他为"倜傥非常人""海内贤豪驱先"。他不仅学识渊博,著述丰富,而且为人刚毅正直,精于吏治,勤政廉洁。  相似文献   
3.
周平凯 《大理文化》2011,(12):50-52
一1531年春的一个黄昏,夕阳落照,春意绵绵。兴教寺的老和尚像往常一样懒洋洋地查看了一下各个门窗,确认没有什么疏漏之后,穿过深深庭院,准备关上那厚厚的大门。不远处的四方街一到晚上就太嘈杂了,嘈杂足以影响到佛门的清净,所以天黑之前,重重关上  相似文献   
4.
林书立 《武当》2010,(3):48-48
以肚脐为中心的下腹,有丹田、命门、会阴等重要窍穴,是道家气功修炼的主要区位。其中丹田为人体的中心,是生命力的焦点,为炼精化气之处,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金丹四百字》)所谓“十二经脉皆自丹田生,散之为四肢百骸也”(《太极祭炼内法》)。命门在两肾之间,肾主水而藏精,为人身元阴之处;命门主火而升发,为人身元阳之处。元阴是先天的真水,元阳为先天的真火,  相似文献   
5.
元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农业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广 《地理教育》2011,(11):23-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了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  相似文献   
6.
元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自然生态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云雾茶),使得茶叶成为了元阳的优势骨干产业。随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建立高产优质茶园已逐渐成为元阳茶园发展的方向。本文立足于元阳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元阳茶园的管理现状和制约元阳茶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元阳的实际情况对高产优质茶园的建立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陶器起源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在云南,陶器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这种古老的制陶工艺至今仍然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中延续着,玉溪市新平县、元江县等地的花腰傣原始制陶术也一样,相比较而言,这里的傣族制陶术比西双版纳的傣族制陶术还显得  相似文献   
8.
元阳哈尼梯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视觉惊艳,其低碳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稻禽”“稻鱼”共生系统,以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都体现着生态视角的人地和谐之美。随着时代发展,元阳哈尼梯田面临无人耕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梯田不仅是一种农业景观,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在申遗过程中,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遗产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将对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梯田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必须在改善可进入性、产品和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创新、社区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梯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2,(7):104-112
归去来兮 宦海浮沉二十载 今悟昨非 园花减辉不惑年嘉靖二十年。这一年,李元阳44岁,这正是人生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黄金时期。然而,心灰意冷的李元阳却又一次强烈地萌生了归隐家园的念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将晋朝陶令公的《归去来兮赋》捧在手中诵读:“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