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2.
廖君福  廖剑 《声屏世界》2005,(11):57-57
车祸猛于虎,交通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之一。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超过1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太差。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作为新世纪新闻改革的亮点,从2002年起,很快成为我国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重要报道内容,成为传递党的温暖和讴歌社会进步的一支支颂歌,成为时时撞击人们心灵和吸引受众参与的一块块磁石,成为弘扬公共道德和感受人间真情的一团团烈火,成为抨击社会积弊和强化舆论监督的一把把手术刀。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学校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教育领域的变化,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图书馆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的素质教育方式,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优秀素质,但综合素质偏低,特别是必要的社会礼仪教育缺失,这是他们走向社会中在社会化进程中急需补充和完善的重要营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它不仅传达着一种文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而武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倡导武术精神。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围绕着武化教育的实质,以及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探讨其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当今社会。研究认为:武术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彰显国家意志的利器,而且对于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该大力弘扬武术精神中所表达的“忠、义、信、勇”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提振民族精神,团结民众,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对于进一步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一文指出,学校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充足的公共道德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来促进人的公共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理念的发育。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个体德性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德性的教育。这就造成了个体德性对公共德性比较严重的遮蔽,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德性精神及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幼儿家庭德育以家庭伦理教育为主要价值取向。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增加,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公共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以公共道德为核心的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应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价值取向。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的转向,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育方法,突破家庭场所的限制,走向社区生活,配合幼儿园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对与自身在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践履其道德上的"应当"的自觉体认,对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社会稳定和秩序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强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常江 《青年记者》2020,(1):93-93
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道德水准,最终有赖于一种"合作主义"的群体价值观的形成。最近,通过短视频平台在海外走红的自媒体人李子柒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她在被誉为"近年来最成功的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同时遭遇了不明来由的网络暴力。不少网民称其作品"虚假""做作""没脑子",其中甚至夹杂着各种来源不明的谣言,和带有仇视女性色彩的人身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