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3963篇
科学研究   88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5篇
综合类   168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87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名师     
教育格言“因方成珪,遇圆成璧”——语文是每个人的语文。教学主张从教以来,袁菊华老师一直致力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她注重还原或引入生活具体情境,力求打通文本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让阅读变得可亲、可感、可迁移,哪怕小小的常规默写,也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以理解性记忆。袁菊华倡导整本书阅读,和学生的共读、共享、共写,从读书笔记到专业论文,往来修改,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 2 5课选入的五首古诗词 ,有意象深邃的写景诗 ,有慷慨悲歌的壮别诗 ,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中秋绝唱 ,有道不尽相思之苦的上乘佳作。这些诗词语言晓畅 ,色彩鲜明 ,读起来琅琅上口 ,是学生积累词汇、训练诵读的好选文。教学时宜点拨学生自己去读诗 ,读着读着字里行间的很多东西就会很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达到某种程度的“会意”,进入“灯下读诗兼品味 ,识来妙法与甘辛”的感悟境界。一、听放《诗词五首》的配乐诵读录音 ,用优美的语言扣击学生的心扉 ,把学生引入诗词的佳境。一听录音。让学生对照课文划出生字或读不准的…  相似文献   
3.
龚志红 《湖南教育》2002,(14):53-53
诵听法。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诵听法,就是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记忆效果。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由于语言即逝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提取要点,迅速领会。这样,诵听结合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促进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我一般是让一组同学朗读,其余同学静听。或者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静听。学生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播音员。这…  相似文献   
4.
5.
6.
范真 《吉林教育》2009,(5):85-86
“听”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而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合理而富有创意的“开门红”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英语课堂“听”的魅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中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8.
何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02-1304
分析申奥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影响,阐释如何借奥运契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10.
功能意念和交际能力是七十年代末英语教学的新概念。本文回顾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方法;探讨了功能意念的内容及作用;讨论了交际能力的内涵,揭示了现代英语教学的方向和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