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梅 《新闻三昧》2008,(12):45-46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之于艺术作品如此重要,于新闻作品呢?当今,新闻界有个流行的说法: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了细节上。可见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别林斯基艺术典型化理论是他典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林斯基主要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中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和艺术典型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他的艺术典型化理论。别林斯基艺术典型化理论是人类文艺学中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作论角度探讨柳宗元寓言对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寓言的革新,通过比较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寓言形象的不同把握及两者寓言形象在各自文学创作意识、文学文本中的不同地位,指出柳宗元寓言形象具有后者所没有的典型意义,进而得出结论:典型化是柳宗元寓言取得独立文体地位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前言中说,一个作家如果只会“严格摹写现实”,只能成为一个或多或少忠实的画家,“可是,为了得到凡是艺术家都渴望的赞词,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表现的多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的意义么?”巴尔扎克所说的“意义”是指作品的思想感情、教育功能、审美感受,类推以后,我们发现它也“隐藏”在诗歌《氓》与《采薇》中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读者透过“典型化”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美。  相似文献   
5.
小说话作为中国特有的小说批评形式,它的出现跳脱了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审美评判,开始极力关注小说人物性格典型性的塑造、典型的“代表意义”与“普遍意义”及“典型化”过程等重大理论命题。细细爬梳清末民初小说话中关于“典型”问题的相关论述,既展现了小说典型化理论建构的内涵演绎,又体现着传统文论现代转型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带灯》以乡镇女干部带灯为主人公,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现状,堪称现实主义力作。典型理论自五四时期传入我国并经理论家的创造性转化,在文学领域得到广泛宣传。贾平凹的这部小说在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以及典型化的方法三个方面践行了叙事性作品中的典型性特质,并以此见证这部小说的生活魅力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作为中国早期交响音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即被广泛流传于世。本文试图从题材的选定、体裁的渊源,集中论述了根据题材的加工引起的体裁创新及其所蕴含的音乐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戏曲化妆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得到了发扬与传承.现代戏曲化妆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了独立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戏曲化妆具有其他化妆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戏曲化妆更具有个性化和典型化.本文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提出对戏曲化妆个性化和典型化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抒情文学的典型化是通过“炼意”、“铸境”两个有机统一的、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过程来完成的,其目标是创造出生动、新颖而深邃的典型性意境。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图,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试行)》要求,《制图》教学要培养训练学生识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文章针对《制图》课程教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谈谈在《制图》课中如何运用典型化、公式化和趣味化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理论知识、树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