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47):67-67
11月22日.时尚艺术品发布的“圣地”——北京798艺术区里迎来了时尚新贵.联想笔记本“品逸人生”新品体验酒会在这里典雅揭开面纱。充满情调的现场布置.演绎不同人生的鸡尾酒.丰富多彩的逸人生.沁入到每一位与会者的心灵。名为“灵动”.“梦幻”,“触感”、“征服”.“速度”的五款鸡尾酒.不仅出自国际知名调酒师神妙之手.  相似文献   
2.
3.
黄鲁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观之,自是~①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②句字,与初造意~③同,而识~④其用意所起故也。(选自《曲洧旧闻》,中华书局2002年版)【注释】①自是:从此以后。②窜易:改动。③造意:构思。④识:本文指揣摩。【今译】黄庭坚(字鲁直)在相国寺得到一册宋祁(字子京)修撰的《唐史》稿本,回去后仔细研读,从此文章日益进步。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宋祁修改字句,和原先的意思不同,从而懂得了他写作的精妙构思。  相似文献   
4.
李怀民(1738—1793),山东高密人,清"高密诗派"领袖.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代随父母寓居晋中6年多;回乡后习业应举,然屡试不中.中年奉母侨居广西岑溪县近5年.晚年闲居家乡.平生交游广泛,唱和频繁,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诏令属于实用性文体,在国家制度规定下,其往往具有固定的规制、格式;与诗歌、辞赋等相比,这类实用性文体的文学性并不明显。然而,在《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文章缘起》《古今文综》等文论、文集著作中,诏令却通常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著作在说明诏令各体功能、梳理诏令源流的同时,还往往将汉代诏令作为其中的典范加以推崇。很明显,这种优待凸显的是诏令文体自身本应具有的文学特征,而汉代诏令无疑为其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的。  相似文献   
7.
对“九叶诗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重视,它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80年代至今的“九叶诗派”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认为这一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史实性问题的描述考证到文学本体层面的深入探讨,最后是诗论、理论体系的评价的渐趋深入的过程。并试图从现代主义和语言维度这两个重要方面对九叶诗派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七月诗派的整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诗派诞生和成长在中华民族最艰难最动荡最复杂的时代之中,诗人们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郁愤情绪构成其情感、艺术世界的内涵。他们多面多层次地歌咏社会与人生的苦难,张扬苦斗精神,充盈着韧性的搏击时代的力量和要求。七月诗歌在整体上呈现斑斓与浓烈的美感特征,这与其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多色彩以及其倾向鲜明、热烈、直接、简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和“现代派诗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曹万生先生著《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厚实的材料和深刻的理论研究而具有开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它一方面加强了中国现代派研究的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