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早已东传日本,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点。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伴随着是城市化的进程,"孝"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日,汇丰集团与牛津大学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在我国,68%的未退休人士(40-59岁)和76%的已退休人士(60-79岁)将储蓄做为他们个人退休生活的主要经济保障。人们对于退休以后的经济保障和生活水平表示乐观和期待,对于政府提供退休保障抱有信心,并认为自身能力也成为一个主要的退休保障来源。  相似文献   
3.
启程来德国之前,我就希望能够有机会到德国的养老院看看。一方面考虑到德国的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强,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目前约1600万人增加到2400万人。另一方面中国和德国的养老制度大有不同。在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之说,中国老年人对于子女的依赖性较于国外而言还是大的。在崇尚“个人独立”的德国,像养老院这样的福利机构在社会稳定方面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尊严中国——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以三纲为核心的“家”文化中,“养儿防老”实际是适应农业社会经济为未来买的人格化的保险,“孝道”是保证这一投资的文化外延。 文化必然是因某种需要而生,同样会因为某种不需要而死。一旦文化的某种功能由其他更受社会欢迎的东西取代,那么那项文化内涵的生命就会结束。所以,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复古不仅是一厢情愿,且没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多云4月12日至16日,我们三上挂乡驻村联户点巍山县五印乡鼠街村委会的苗族村寨付去玛村民小组,实地走访26户村民,了解乡情、村情,体察民  相似文献   
6.
"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其实我没有。生了四个儿子,是因为喜欢孩子。有很多人对我们的亲子关系羡慕也好奇:"你和四个儿子的好感情,是如何经营的?"我这位幸福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那份圆满,一半靠智慧,一半靠运气。培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且浩大的工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孝”、“爱”、“感激”等字眼,在中外文明史中一直为人所称道。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孝”为百行之首。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有责任感。感恩不但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人们传统观念中那种“养儿防老”的意识逐渐淡化,孩子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许多孩子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根本不懂得珍惜,更不知感恩为何物。  相似文献   
8.
活出希望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来。人是活在希望里:父母养儿防老,将来就有希望;提供子女教育机会,希望他们长大能成材。生活中,敦亲睦邻,希望大家生活过得更安乐;栽花种树、积谷防饥,等待中也有无限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新京报》刊文指出,年届七旬的农村老人付达信,以故意“抢劫入狱”的极端方式,解决了“两年没吃过肉”的生活困难,也暂时解决了养老问题。必须承认的是,直至现在,诸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制度尽管在个别地方的农村实施了,但仍普遍适用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余年,“啃老族”一词在中国的都市中流行。许多处于青壮年阶段的人,无论是否参加工作、有无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继续依靠父母养活。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