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墨子的“兼爱”,包括人类长远之利的环境保护,也包含着破坏环境对人类的久远影响。墨子大力提倡“节用,不仅是要求制止奢糜之风,反对浪费,更重要的是保护自然资源,以低度消耗资源和适度消费的方式,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墨子讲城地防御时也不忘指出保护环境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墨学的理想在于人人相爱,天下太平。但今日世界在民生问题、人际关系、社会治安、国际关系、以及环保问题上皆有日趋严重的问题。为实现墨学的理想必须有“全天下”的视域、“类存在”的一体感,并培养坚定的决心、多元的方法、及积极有效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郭宝昌的《大宅门》,以其塑造的卓而不群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世界的独特魅力,表现了郭宝昌特有的女性崇拜意识、平等兼爱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先秦思想家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的和谐社会图画。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所构造的和谐社会没能出现,但他主张的“兼爱”、“非攻”、“节用”思想,给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从墨子“兼爱”、“非攻”、“节用”思想出发探讨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墨子学说     
墨子学说以救世为旨归。墨子从出诸社会的意志、功能和基本利益出发,为社会设计了一套符合理性、正义的“天志”“贵义”原则,用以为建设合理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这一原则体现于社会政治层面,便是“兼爱”的价值内容。他强调“行兼”,主张身体力行,把“蹈义”“利天下”作为实现其思想学说的活动层面的保证,这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光芒。  相似文献   
6.
庞家伟  王丽娟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0-121,135
墨子在儒、道等先秦诸子淡化鬼神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谈天志鬼神,是有其内在实质的。鬼神论思想其实是社会动荡转型时期实现墨子兼爱、非命理想的政治策略,这种思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迷信,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世俗民众。他的天意鬼神实质就是民众意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著名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他的学说主要有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统治思想、逻辑思想等。墨子思想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哲学上的建树,是其他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墨子和咸锡宪俩人都生活在混乱的时代。墨子强调“兼爱”,把抵制战争、维护和平视为己任。成锡宪强调“种子”的重要性。以宗教的信念,过着献身于为反独裁和实现民主化和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非暴力的生活。墨子认为,如果互相关爱,战争就不会发生,和平就能得以维护。对咸锡宪来说,民众就是耶稣,就是“种子”,就是和平。他不把现实的问题停留在个人的信念上。而是强调在历史中完成和实践的主体性。墨子和成锡宪是在他们所处的状况下,思考什么是为百姓的事并付诸行动的宗教实践家,并且持续坚持变化的意志,能动地去开拓。如今物质丰富了,但很多问题也产生了,价值观的混乱,人性的丧失,阶层间的不和谐导致的矛盾,相对的贫困感等。两人所追求的兼爱、宗教关爱、和平思想等,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使人类走向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贤中 《职大学报》2004,27(1):19-23
墨子“兼爱”思想之伦理学建构,包括:“天志”为根源的价值论、情境认识论、推类方法论及权衡利害的道德实践等部分。本文是顺着认知、思维、行为的脉络考察相关的原典资料,并做出系统性的诠释。其中“兼爱”思想的内涵贯串于兼爱伦理学每一部分的理论;兼爱的核心思想不但影响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各部分理论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墨子的德育思想相当丰富,“兼爱”是其核心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这种“兼爱”精神的“兼士”。本文试图从“兼爱”的角度来看墨子的德育思想,分析墨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