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啪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持续一年多的楼市调控过程,还是让我们看明白了其中不少的道道。比如说之前曾反复遭到诟病的地方政府拼命"卖地",在过去一直被抨击为推高房价的重要推手。现在看来,该观点恐怕也需要反思与  相似文献   
4.
丁生军 《新高考》2005,(12):56-58
一、地理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认为,人的三大类能力是指“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见,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人类的活动总是要在具体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地理空间能力要求人类具有正确的空间观念,并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空间方位、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与结构。这种能力对于交通、通信、军事、旅游、工业与城市规划布局、市政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等许多部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间进行,具备地理空间概念和空间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议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主要特点是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较少,淡水资源及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因人口基数较大,造成较低的人均占有量,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为规避自然条件带来的影响,各地相继兴建了规模不一的水库、水渠等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解决了防洪、灌溉、抗洪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满足了现代农业生产、农田灌溉的需要,还极大地稳定了粮食产量,保护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各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并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要因地制宜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还要做好节水灌溉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并且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结构适时调整农田灌溉方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运用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五常灌区制定相关管理规划及制度的探讨,通过组织农民整修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灌区灌溉工程存在的老化失修情况,对于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常作为我国东北平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因有些年份气候干旱,水田没有足够的降水,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对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五常灌区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基于此对加强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情决定“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首要条件” 关于水利与农业的关系,最早的论断是毛泽东所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特别是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是,后来一个时期,对粮食储备过分乐观的宣传,对“灌溉用水浪费”的过多指责,导致社会轻视水利事业尤其是灌溉事业,致使其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