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剑 《中国档案》2007,(4):68-68
大自然是慷慨的,赐予了人类广阔的生存空间和雨水、阳光、春华秋实以及人类繁衍生息的各种有利条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天气的好坏与农事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80):183-184
乡愁对于和平时代的80、90后来说似乎是个遥远而费解的话题,本文从历史、传统、文学和民情等角度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笔者对于中国式"乡愁"情结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作者从事中国巫傩文化的研究的经历,方法,收获和心得,文中强调了多学科,跨科知识及广泛的实践对民俗文化的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年话牛     
安超 《学前教育》2021,(4):28-28
按照农历,2021年春节过后就进入牛年了。我国原来是农耕社会,牛是主要的劳动力,所以人们喜欢牛,赋予它忠厚、勤劳、奋进、奉献等寓意。我们都知道"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自觉性,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刚健勇毅等精神。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今天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牛的感知,可能就是"今年是牛年""奶牛产奶给我喝",以及"我爱吃牛肉"了。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近代史上的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钱庄)的影响。并根据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共同点,对“入世”后银行业的开放将会对国内银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认为从历史经验而言.银行业的开放将带来的是机遇多于挑战。  相似文献   
6.
身小却实用     
王永超 《中国收藏》2020,(1):104-105
鼠,小兽,善为盗。这是北宋官修韵书《广韵》给鼠的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中,鼠通常却以丑陋、狡黠、卑鄙、邪恶、贪婪的面目出现。这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尤为明显,凡带有鼠字的词汇几乎都含贬义,诸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这其实不难理解,农耕社会以粮为天,人们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收成才够勉强糊口,却遭鼠破坏偷吃,心里肯定充满痛恨。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因为信息的往还等于零,所以人们在一定的、不变的地域中生活,至於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与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惜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於每一个族群所见、所知、所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8.
胡剑 《四川档案》2007,(6):38-39
大自然是慷慨的,赐予了人类广阔的生存空间和雨水、阳光、春花秋实以及人类繁衍生息的各种有利条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天气的好坏与农事的丰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风调雨顺往往五谷丰登,而干旱洪涝则会带来歉收和饥馑,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动荡和无序。大旱年景,为博取苍天的青睐,无可奈何的农民常常采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向“雨神”祈求。据说在印度泰姬陵附近的查克拉普村,自古以来,当地农民每遇干旱,就会在夜间“裸体求雨”,随后上天就会大发慈悲降下甘霖。  相似文献   
9.
古代大众传播媒介的稀少、题材广泛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南北年画产地的形成等因素,使年画成为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年画的伦理教化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不同题材类型的年画反映出不同层面的伦理教化功能,维系着农耕社会的传承秩序。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智慧     
教育与智慧是密不可分的。农耕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智者。智者就是具有超群智慧的人,体现于中国古代读书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上。培养智者也是古代西方哲人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从事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农耕社会人类生产力低下,当时的智者擅长于解决人类社会内部人际间的各种矛盾,诸葛亮是其杰出的代表,一直受中国人的顶礼膜拜,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智慧、崇拜智慧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