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面抗战爆发,冯先生随着清华大学流亡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民族兴亡"启示和激发"了冯先生的爱国情愫。为了复兴中华,他奋笔创造哲学体系,同时还直接投入联大的爱国活动。他出任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主席,与同仁们殚精竭虑地一起进行创作,其中著名的校歌、进行曲的歌词以及纪念碑的碑文,均出自冯先生之手。冯先生的美文极大地张扬和鼓舞了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促使了师生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为联大培养爱国志士和世界一流人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3.
师 刚才学习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4.
文新 《华章》2011,13(1):56-57
1990年8月30日晨,台北大风雨。9时许,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 9月2日,远在北京的冯友兰向台北钱穆家中发唁电一封。 3个月后,11月26日晚,冯友兰病逝在北京友谊医院。 钱、冯同生于1895年,均享年96岁。国学大师中得此遐龄的还有梁漱溟,比钱、冯二:人长两岁,于1988年去世。  相似文献   
5.
针对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生活方法新论为副标题的《新世训》何以为“训”来展开论述,其一它是“接着讲”而并非“照着讲”;其二它是“周全之道”而并非“偏至之端”。  相似文献   
6.
翻盘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宗璞打电话邀请梁漱溟出席其父冯友兰的寿宴。老友梁漱溟一口回绝,在给冯友兰的回信中,他没写上款,即不屑提其大名之意。信中说:“尊处来电邀晤,我断然拒绝者,实以足下曾谄媚江青。”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冯友兰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出了"翻译作用转化论"、研究了严复的翻译、发表了对可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宗教观经历了从以佛教释宗教、以道德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的嬗变;而冯友兰早年主张以诗歌释宗教,后来力主以哲学代宗教。他们都深入探讨了宗教的内涵,认为儒学非宗教。然而,他们的宗教观亦存在很大差异:在宗教思考方式上,梁漱溟重直觉,冯友兰重理性;在对宗教地位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宗教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认为哲学高于宗教;在对宗教的未来走向的认识上,梁漱溟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冯友兰则认为哲学在未来将取代宗教。他们对宗教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宗教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刊新增"观史"栏目,旨在以新视角梳理老档案,用新观念解读旧历史,文字风格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加以评论。欢迎赐稿,优稿优酬。要求史料真实可信,评论言之有据,且有切入史料的独特观点和解析问题的开阔思维,凸显思辨色彩,字数以两千至四千字为宜。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0.
王淑琴 《中国档案》2005,(12):58-59
1938年5月,北京大学四十周年校庆时,发行了一张《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刊》,此刊现存北京大学档案馆。《纪念刊》登载有《北京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大事年表》,及蔡元培、蒋梦麟、冯友兰、杨振声的纪念感言,还有为校庆而编的论文集的目录。《大事年表》与纪念感言相呼应,共同见证了北大四十年走过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