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的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各诸侯国往往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动辄干戈相见,流血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混乱的时代,武力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崇尚武勇在各国蔚然成风,其中以楚、秦、齐、越等国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初封王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张志胜 《历史学习》2006,(11):37-37
课余之时,有同学问起,为什么在先秦的一些寓言中,描述的宋国人总是比较愚昧,甚至不可理喻呢?仔细查阅典籍,与宋国相关的成语记载还真不少,均是贬义。如: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5.
模块重点问题探索隐含着交叉在一起的两个关键词,即重点问题和问题探索,意味着这个旨在服务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的选题,其着力点无疑是问题导入与探索回馈:一方面是认识问题,选择确定哪些是重要问题;一方面是解决问题。就所确定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为此,本刊特别主张不再面面俱到、不再因循守旧、不再统一体例、不再只是高考,为的是突出模块主持人和作者在策划、编写上的自主化、个性化特色,期望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学识和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与考试的指导上有所创新。毋庸讳言,稿件交到编辑部,我们发现大部分内容写得相当不错令人欣喜.有些内容则难以令人满意,尽管我们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又反复作了修改,但与我们心愿的结果仍有差距,编辑们虽亦多所修订弥补,遗憾却终究不少,面对读者,我们歉意尤多。或许。这的确是一个并不好做的新选题,我们的要求可能过高了。然而,我们由此也深深感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和考试,的确到了迫切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历史知识和史观史识的时候了。但愿这个选题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子,能够引起同仁们更多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刘森 《中学文科》2007,(8):31-35
例1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权夺利B.奴隶平民起义C.周王室的腐败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胡晓涵 《新高考》2010,(1):33-34
【考点整合】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间,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崛起。战国时期,为了配合兼并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适应深刻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封君制。封君制与分封制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独自的特点。封君制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以适应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商代的统治思想是神本主义,注重"神事".到西周,神本主义思想发生动摇,一切以"人事"为重,主要表现在奉行敬德保民思想,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开明专制.  相似文献   
10.
汉初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王是皇帝“共天下”的“人君”,由异姓、同姓诸侯王和功臣列侯、食邑者等构成。异姓诸侯王在刘邦去世前铲削殆尽,影响比较大的是同姓诸侯王,是仅次于皇帝的“诸侯人君”,是与皇帝“共天下”的主体。本文试以汉朝初年的同姓诸侯王为主,对其与皇帝“共天下”的情况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