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嘉靖中期后七子刑部结社之初的政治环境入手,探讨文学活动与现实政治的关系。首先,对嘉靖前期刑部结社的政治背景、刑部职掌及工作环境进行考辨,认为将结社活动归于刑部清简是不准确的。又对王世贞及七子的政治活动进行简要疏理,并将他们的文学活动置于嘉靖以来学术风尚、政治风气的变迁之中进行分析,研讨他们选择文学作为人生目标,并逐渐疏离政治的过程。后七子不仅置身政治斗争之中,同时也承受着政治文化的压力。最后,通过对七子有关文学功能的论述探讨七子文学观念的形成,并对政治精神的变化进行研讨,正是在此背景下,刑部的文学活动才可以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2.
王学礼 《收藏》2007,(8):76-76
笔者藏有一幅清文学家、著名书法家陈廷桂的行书作品。 陈廷桂(1768~1842年),字子犀、化谷、香谷、犀林,别名梦湖,今安徽和县历阳镇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乾隆六十年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土。历任刑部主事、律例馆纂修、员外郎,云南及江西副考官、湖北安襄道按察使、  相似文献   
3.
4.
<正>张令璜(1650—1734),清代山东东阿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都察院监察御史、顺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吏部侍郎等职,是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的名臣。在其任职顺天府府尹期间(升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后兼任),政绩颇为突出,其中大多是与朝廷政治密切相关。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雍正初年朝廷政治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 景云初,睿宗又敕户部尚书岑羲、中书侍郎陆象先、右散骑常侍徐坚、右司郎中唐绍、刑部员外郎邵知与、删定官大理寺丞陈义海、右卫长史张处斌、大理评事张名播、左卫率府仓曹参军罗思贞、刑部主事阎义颛几十人,删定格式律令。  相似文献   
6.
张希尧是辽宁省西丰县人,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以下简称“东大”)学生,曾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深得当时校长张学良的器重。九一八事变后,张希尧与大批东大学生流亡到北平。当时,东北大学秘书长介绍给他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拒绝了,全力以赴投身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的斗争中。
  张希尧到达北平之后,临时住在西单旧刑部街12号奉天会馆内。在他的请求之下,很快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接见。他与其他学生代表一道向张学良提出要求,立即出兵抗日。同时,提出以流亡北平的东北青年为基础,成立东北学生军,训练抗日骨干力量。张学良表示,要出兵“得听从中央,当下还要忍辱负重”;但对于成立东北学生军之事则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7.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吕坤的人,进士及第,从知县做到刑部侍郎。按说官也不算小了,但他总觉得在朝廷中不得志,于是称病辞归,闭门著书。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呻吟语》,洋洋大观,今日读之仍通篇哲理,让  相似文献   
8.
秋审是一种产生于明、发展于清的独特的司法审判制度,是于每年秋后在京师集中审理各地送呈的死缓案件。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是由地方到中央、最后到皇帝。程序清楚、严谨,有效的降低了司法失误。是儒家慎刑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国之重臣,先乎品行。一代名相王鼎,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他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整饬盐政,惠商利民;提携贤士,捍卫民族利益。因此,他被同僚誉为纯臣,王鼎身上的这些为官精神和品德,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莲舫(1840-1914),名秉钧,别署庸叟,又号乐余老人,上海市青浦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上名医辈出,陈莲舫为第19代传人,后自称为"十九世医陈"。陈莲舫自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