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洁 《北京档案》2011,(11):50-51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维新人士。谭嗣同少怀奇志,习武尚义,及至青年,热血奔放,惟求维新,创办学堂,鼓吹变法,为百日维新之中坚。谭嗣同生于北京,14岁回湖南浏阳老家,33岁奉召进京参与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的维新派六个主要参与者:杨深秀(1849-1898)、杨锐(1857-1898)、刘光第(1859-1898)、谭嗣同(1865—1898)、林旭(1875-1898)、康广仁(1867—1898)。  相似文献   
3.
刘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以著名的戊戌变法而为后人熟知,但对于他留下的丰富的诗文很少有人提及,尤其是他成就卓然的咏物诗,更是很少有人注意。他的咏物诗托物言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能从中体会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本文试从这方面分析刘光第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就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其变法维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评析。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刘光第的学术思想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如:依时据理发挥变易学说,倡言变革;从尊崇皇权观念到重国权观念等。不仅如此,刘光第还改进研究方式,深化对西学的认识,积极推动中学同西学会通。在此基础上,刘光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和方案。综观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变法维新关系的历程可以发现,是刘光第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而他又为时代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刘光第也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所处时代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客家精神熏陶哺育了维新志士刘光第,刘光第进一步发扬彰显了客家精神。刘光第具有勤劳俭朴、积极有为、爱国奉献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正是在如刘光第一样的客家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增彩中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正>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法场上风雨如晦。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失败了,慈禧太后已经下旨,要在这里处死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6人。第一个喋血的是31岁的康广仁,受刑的时候,他喉咙被绳子紧勒,无法作声。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的维新派六个主要参与者:杨深秀(1849-1898)、杨锐(1857-1898)、刘光第(1859-1898)、谭嗣同(1865—1898)、林旭(1875-1898)、康广仁(1867—1898)。  相似文献   
8.
刘光第明确提出了“取其长而制其害”(或称“收其利而制其害”)的西学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采西学重实效促进富国强兵、宣传普种牛痘和戒除鸦片以及提出参用民权与重视报纸的社会作用等方面。刘光第的西学思想突破了洋务派的“体”“用”之争,是他参与维新变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刘光第缘何走向维新之路,其原因有三,第一是“三爱”思想,即爱国、爱民、爱乡,三者合一,促使刘光第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众、家乡连接在一起,最终助推了他走向维新之路。第二是家贫与出仕,生活的困苦促使他必须出仕,必须有所作为,参与维新乃是路径。第三是自身素质,如忍耐、勤勉、慎言、变革思维、忧患意识等,这有助于他与维新派思想上的相通、暗合。总之,刘光第走向维新之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笼统地将之归为爱国一点,不足取。由刘光第推而广之,我国传统士大夫走上维新之路,在近代社会大变革的舞台上分化、转型而生成新的认知,其中自然蕴涵着共性的存在——爱国情怀,而其个人的内在因素及自身素质,也是左右其分化结果的重要所在。这种历史发展的个性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探求近代社会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10.
鲁霞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3):128-128
作为“百日维新”见证人的四品军机章京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新运动中,并为此付出了各自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