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2.
本刊新增"观史"栏目,旨在以新视角梳理老档案,用新观念解读旧历史,文字风格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加以评论。欢迎赐稿,优稿优酬。要求史料真实可信,评论言之有据,且有切入史料的独特观点和解析问题的开阔思维,凸显思辨色彩,字数以两千至四千字为宜。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3.
《文化批判》作为后期创造社“方向转换”时期的重要刊物,试图确立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为青年人的革命实践提供思想武器。文章从文学传媒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批判》推动“革命文学”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着力从理论与旗帜、出版部与阵地、论战与影响力、读者与互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多方面考察《文化批判》是如何发挥媒介手段的力量,成功推动“革命文学”在中国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创造社同人的戏剧注重主观抒情,长于表达个人感叹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戏剧风格平淡而深沉,戏剧语言诗意化。如将日本现代戏剧与之比较,能看出创造社同人戏剧探索观照日本戏剧艺术的匠心,也能了解其创作的时代及个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政变。  相似文献   
6.
创造社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中,创造社起了先导性的作用。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积极译介英国颓废派文人道生的作品;田汉翻译的《莎乐美》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执导的《莎乐美》在上海和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7.
王独清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之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最初提倡浪漫主义,后来又推崇象征主义。《再谈诗》表现了他艺术思想的转变和对新诗的主张。他流露着创造社的感伤情绪,提倡“音”“色”交融的音画时尚,注重诗人素养的提高,在新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留下了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社团研究,多注重文学本身的研究,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采用新的视角,专题考证创造社人员的变动轨迹,为展现创造社的丰富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厚重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创造社作家的小说突破旧有小说的范式,力求与散艺术结合,呈现出强烈的散化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将小说叙事功能转为抒情功能,将戏剧化结构转为散式结构。这一方面拓宽了小说的表现路子,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足,即人物形象类型化,作品缺少含蓄美。  相似文献   
10.
论前期创造社小说的表现主义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创造社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对郁达夫、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影响颇深。他们的小说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描写,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本真存在;同时把人表现自我的品性特征以情绪化的色彩最大限度地挥洒出来。前期创造社小说将自我失落与主体解放相交织,构建出张扬自我的表现主义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