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的众多假设中.经济人假设是最基本也是最招争议的一种假设。非议认为经济人假设不能代表人的全部本质,也对人的道德属性造成否定和伤害;而肯定则认为,道德也是能够得到经济学的解释的,人们正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道德的约束。事实上.对于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绝不能简单地用经济人的人性规定去解释。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有关亲社会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较为全面、深刻的亲社会行为动机理论,旨在揭示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文章扼要解释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并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3.
资本是现代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强势扩张的根源及其以悖论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为了扬弃资本的绝对利己主义异化状态,应该寻求超越资本利己本性并且引导其和谐过渡的力量。经济利他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一线索。  相似文献   
4.
5.
现代人一般都有两次高考经历:一次是自己,懵懵懂懂;一次是子女,忐忐忑忑。30年前,我是考生;30年后,我成"闲人"。没看到考场大门外的提示牌吗?考场重地,闲人莫入。偷得浮生三日闲,蹲守考场之外发现,家长们三五成群的扯淡,可谓是"焦点闲谈",有资讯的交流,也有思想的碰撞。那是高考的第三天,家长们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考卷的难易,考场的花絮。话题很快集中到学霸木木身上,这小子数学常  相似文献   
6.
家庭成为浓缩各种矛盾和独立支撑并化解压力的最小单位。社会利他主义的力量和内部互助行为少了,加之社会道德下滑,家庭暴力难免增多。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一项研究分析了在学校范围内对6到7岁儿童进行一个简单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连续10次干预后,儿童的利他行为明显增加。这种干预包括放松训练、团体活动和增强安全感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强化了儿童的利他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在合作、获得安全感和达到放松时所获得的这些体验,能够增强儿童对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意识,这种体验有利于儿童内在利他主义的出现。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一致,即利他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8.
利他主义与效率的关系是探讨利他主义经济学价值不可回避的问题。科拉姆在其全新框架下以利他主义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为依据,揭示了情感、偏好、选择与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依据行动主体观念上的自觉性,使其能动选择利他的偏好结构,遵照“完美的利他主义”正义通则,人们更偏爱的利他主义社会状态证明了利他主义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夏衍剧作的爱情描写和爱情观进行了探究 ,从作者的伦理观和革命人生观出发阐述其爱情观的两个特定内涵 ,阐述了夏衍剧作爱情描写方面的三个特点 ,论述了由于作者爱情观的某些缺陷导致了其爱情描写的三点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对宗教题材的关注,是贯穿其作品的一条主线,为实现她的宗教理想,她主要是采用了一种道德劝诫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从爱与宽容的基础出发,坚持善恶相对的观念,对人性寄予深刻同情和理解;通过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者的对照,宣扬博爱、宽容的宗教精神;强调“后果论”,惩恶劝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