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学教育》2018,(3):27-34
研究采用电脑比赛任务和真实助人情境任务,考察100名小学儿童在不同程序公平信息与分配公平信息下的公平体验对其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会影响其助人行为,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组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程序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程序不公平和分配公平组以及程序不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而后三组的助人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助人。研究说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程度越高,其助人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2.
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性别差异的假设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有所呈现。尽管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域,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还是已经探察了许多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如今,使用元分析技术,心理学家们对于性别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助人行为、移情、攻击、从众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以往研究从效度来说是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CIIM理论模型一般用来促进不同群体间的融合和矛盾消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涌入城市。研究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缺少适当的社会交往及助人意识。因此,有必要基于CIIM理论模型探讨对农民工子女助人行为的适用性探讨,对促进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有莫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部分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有明显社会公德缺少、助人意识单薄现象。与流动儿童无法正常融入城市,无法正常认识自己身份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地设计出符合理论和现实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研究构想策略。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的心理适应理论解释了儿童面对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应该如何接受信息并调整信息。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内部理解和编码过程,因此特别适合解释当个体面对新环境时行为表现的原因。有必要从心理适应理论角度出发,对被动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情景实验法对2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状态共情和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状态共情与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均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信任负向调节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正向调节状态共情对助人时间的影响.即在低人际信任组,情境安全程度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在高人际信任组,状态共情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骨干主动性人格和助人行为的影响机制,为强化大学生心理骨干助人行为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助人行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某高校501名大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助人行为,还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以及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这三条路径间接对大学生心理骨干助人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8,(9):15-16
有媒体报道,高考成绩仅445分的武汉女生张孟苏,因不经意间的助人行为得到了一次意外的面试机会,最终被新加坡理工学院录取,并获得了20万元奖学金。事件披露后,舆论一片赞扬之外,也夹杂着“较真”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容易出现身份认同危机,进而容易出现社会公德心缺失和助人行为减少的现象。目前的研究很少以儿童为被试,而以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则少之又少。基于此,有必要对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研究缺失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徐黎萍 《山东教育》2005,(36):60-60
助人行为包括对他人的痛苦有情感反应(移情和共情),关心他人,试图通过安慰,提醒,分享,给予,协助等方式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