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几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同行的“死党”吃完了面包后,把包装纸随手揉作一团,扔在地上。看着那一团纸,我劝他道:“扔垃圾桶里吧,扔路上多不好。”他不屑地瞟了我一眼:“少来了!环卫工人会清理的!要是全国人民都把垃圾规矩地扔进垃圾桶,还要环卫工人做什么?”听他这么一说,我生气了,说:“是啊,还要环卫工人做什么呢?要是大家都不乱扔垃圾,用得着环卫工人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他在翻看课标时对师生们说,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一时间,上海市今年一年级小学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北京市明年一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将增加到22篇等消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人都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为何不赞成把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到底该去还是留?去留问题到底该由谁说了算?"教材瘦身"是减负的关键吗?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等,划出教师行为的六条红线,并规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  相似文献   
4.
<正>《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北宋年间,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认为此事反常,下决心要整治一番。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查,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叫住小吏,发现他头巾里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钱是从府库中偷的。张乖崖把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勃然大怒,说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惩罚这种行为,他当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讲话时谈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这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发展和变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  相似文献   
6.
两盆绿萝花     
冬天的太阳出来了,光芒洒向白雪覆盖的大地,其中一缕透过窗子照进我的家。窗台上摆着两盆青翠的绿萝,它们在室内得到了足够的温度和养分,正在尽情享受阳光的抚爱,绿叶蓬蓬勃勃,仿佛沐浴在春光里一般,与窗外的冬景形成强烈的反差。只是,这令人赏心悦目的绿  相似文献   
7.
刘静 《教师》2014,(29):7-7
正随着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德育学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我抓住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事例,处处挖掘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采取适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策略,深入浅出地剖析其中蕴含的德育哲理,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德育不是遥不可及的,通过自身的锤炼是可以提升修为的,从而大大提升了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尔基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主要根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  相似文献   
9.
正漫画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又蕴涵哲理,深受学生喜爱。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妙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在诙谐幽默中领悟真谛,在轻松快乐中升华情感。一、漫画导入,巧入主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日常教学中,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视频导入、故事导入、社会热  相似文献   
10.
<正>"蝴蝶效应"让教育工作者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不经意的"你真棒!"也许会让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充满生机;一次轻易的挖苦讽刺也许会让一个跌倒的孩子永远抬不起头来。北师大心理学家林祟德教授认为:"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教育往往是些小事和细节,作为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告诫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大事都是由无数小事重复叠加而成,如果等到事态严重时才如梦方醒,再去补救还有多少意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