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画时间记载的方法呈多样化,一些特殊的记时方法流传不广而少为人知。作为一个现代美术工作者,对这些特殊记时法的来源、应用方法及效果加以探讨与认识,可以对这些特殊记时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更好地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三分损益法确定十二律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是一重要课题,也是古代数学的重要应用。解析十二律的3种黄钟初值30、34、311,将十二律算法表示成统一的通项公式。《后汉书·律历志》用大篇幅精确记载京房(前77—前37)所创六十律,据此列出5个表,考释这些记录,解析六十律的构造方法和计算精度,指出京房六十律是5种比例不等的十二律的叠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首先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相对音高、音程关系及音阶结构.文献和考古证明,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乐音数学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划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其居卷二十五的《律书》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记史精神,从“三分损益”生律法,十二律之律数、律长,作出了较《管子·地员》及《吕氏春秋·音律》更为精细和全面的论述,本文详言之。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资料对于古代二十四节气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圭表测日为二十四节气观测确定最主要之方法,由冬夏二至发展至七十二候,是一个不断细化的时间划分体系,而二十四节气因为划分得疏密最为适宜而获得广泛流传。二十四节气是分至启闭系统吸收月数知识的结果,作为吸纳月数知识的证明,本文还对十二律与十二月的联系做了基本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槌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  相似文献   
7.
牛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①。牟然而鸣,黄钟满脰~②。抵触隆曦,日耕百亩~③。往来修直,植乃禾黍~④。自种自敛,服箱以走~⑤。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⑥。陷泥蹶块,常在草野~⑦。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⑧。或穿缄滕,或实俎豆~⑨。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出现了不少从音律角度研究等韵的著作,历来治等韵者皆认为其中的律吕成分皆无稽之谈、穿凿附会之作,无甚深义。然通过详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未能正确理解“律吕”的真实内涵所致。“大阴阳”十二律是《黄锺通韵》韵图构造的基本原理,都四德在18世纪中期基于满语元音的阴阳之分利用律吕阴阳二元思维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与现代学者在20世纪中期利用音位学方法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颇为接近。《黄锺通韵》利用律吕之学研究等韵,并非是无稽之谈,其实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首先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相对音高、音程关系及音阶结构.文献和考古证明,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乐音数学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