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4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比普通的单变量方程更能反映两者长期和短期的关系,还可以避免谬误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2,(12):65-F0002
课题申报程序如下: 1.参研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名称。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门禁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某高校图书馆门禁数据分析显示门禁数据是平稳的,分布却是非正态的,影响门禁数据变化的因素不是随机的。这揭示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安排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借贷资本价格的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是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杠杆,是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利率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利用历史数据做实证分析,借鉴计量经学方法,找到了影响利率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借助复分析中单位根的特殊性,本文讨论了Littlewood问题中k=3和4的情形,进一步给出了当集合A所含元素个数为3或4时,集合E=[0.1)+A为WH-框架集的刻画.  相似文献   
6.
从STIRPAT方程出发,运用1997—2010年中国省市区面板数据建立变参数模型,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与中国的碳排放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中,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人口数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双向特征,而技术进步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要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则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大RD活动中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3,(13):1
课题申报程序如下:1.参研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名称。2.详细填写课题申请表并加盖单位公章,传真或邮寄至总课题组办公室。3.总课题组办公室将在接收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告知审批结果。  相似文献   
8.
魏晓勇 《科学中国人》2007,(11):120-123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调整其二者之间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各国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1994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数据,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了定量和实证的分析,笔者认为,以股票市值为代表的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其股票市场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央银行应尽快将的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纳入货币政策的制定之中。  相似文献   
9.
李涛  王婕 《未来与发展》2012,35(5):96-99,112
利用1990-2010年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山西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山西经济和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2,(6):31-32
<正>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王光圣日前透露,为了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给社会组织保留空间,广东提出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事业单位,不再新增事业编制。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部分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根据职能定位向社会组织过渡。需要新增的公共服务将由各级、各部门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