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716篇
科学研究   39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而不是同时“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单独”胜利,而不是“同时”胜利;“单独胜利”的可能是文明国家中最发达的国家,也可能是文明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国家;由于“文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榜样”的作用,前资本主义国家也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危险犯的核心概念"危险"应当是一种行为的危险,但这种行为的危险本质属性为结果。在此意义上,"危险"是指危害行为对法益造成的某种危险结果 ,并与未遂犯这一代表实害犯中的危险有所不同。危险判断应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以"科学标准说与一般人标准说相结合"为基准,以不被允许的危险作为判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危险与抽象危险判断应当区别对待,并且但书对抽象危险的认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职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是扩大中职和高职招生规模、有效解决中职生升学难的重大举措。但随着中职生源数量的增多,高职院校也出现因入口选拔标准不统一造成质量保证难、培养方案单一造成教学安排难、中高职课程不衔接造成教学消耗大等问题。应通过建立选拔机制严把考试录取关、加强中高职课程沟通与衔接、实施学分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等措施予以有效解决,以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建立科学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确立新型独特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培养方案,调查中职现状,确定选拔考试内容和水平,建立合理、公平、规范的招生考试方案,在单独招生选拔中职学生的过程中,是进行有益探索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故意犯罪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犯罪预备并非起始,犯罪往往开始于犯意形成以后,正确地理解犯意表示和阴谋,有助于我们认定犯罪预备。鉴于犯意表示和阴谋存在诸多差异,我国司法制度中应确立阴谋犯制度。  相似文献   
6.
7.
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研究在该罪的所有争议研究中,相对薄弱,甚至虚无。介绍贿赂罪介于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在犯罪构成及社会危害性程度上,三者皆紧密联系,构成一个阶梯性的犯罪体系。尽管刑法明文规定了行贿罪的犯罪目的。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中也隐含着犯罪目的,而对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刑法既未作明文规定,从语义上也看不出有所隐含。但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出发,介绍贿赂罪也应该具有犯罪目的才是正确地反映了立法原意和这三罪的构造关系层次。同时,将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界定为谋取经济利益,并将该目的解释为情节严重之情形之一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我国的高校招考形式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单独招考、联合招考、统一招考三个阶段。本文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统一招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的快慢,管理不善会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其财务状况恶化。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应收账款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入手,对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大学文科逻辑教学的内容,仍然基本上以传统逻辑为主。虽然其中或多或少地吸收了现代逻辑的一些内容,但有些说法明显地存在着不妥之处。如关于“单独概念”、“专名”以及定义之类关系的论述,就难以自圆其说。对此,唯一的出路是使用现代逻辑的方法,真正实现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