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民办中职学校,该校招收过很多其他学校老师、家长管不住的"小混混""古惑仔"甚至监外服刑人员,16年来,在校学生无一例违法犯罪,无一个双差生,德育优生率达99%以上。校长吴安鸣觉得,这一教育成效的根源在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最有效的钥匙"。"这种爱应该体现在细节之中,比如平常交流时的眼神、语言,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2.
杨兰凤 《贵州教育》2014,(16):44-46
我来自贵州山区,是一名普通教师.1993年,我从铜仁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遵义市红花岗区礼仪镇民主中学任教,实现了我的梦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这时起,我就深情地爱着山区的教育事业,深情地爱着农民的子弟,决心做一名老百姓喜欢的教师。我所在的这所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村里集资修建的。1993年8月的一天,我到校报到时,见到的情景离我想象的差的太远:水电不通,厨房、厕所都没有。更让人感觉不安的是,小小的教学楼房,  相似文献   
3.
管理压倒教育,这在我们周围司空见惯,然而教育与管理并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尤其在职业中专工作,大多数学生是双差生,笔者没有把学生看成被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用爱心和责任感去激励、引导他们,使学生"真心"回归,将"情"、"理"、"严"运用到教育转化中,擅长做学生心理工作,让学生走出自卑误区。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原来一部分双差生也升入了初中,这样,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水平距离拉大,后进生比例明显上升。如何使这些学生留得住、有所学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的教育既要对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两高”(高中、高校)扩招力度的逐年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艺术中专)招生生源急剧萎缩,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所谓“后进生”甚至“双差生”的入学就读,给学校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做好艺术中专“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笔者结合担任艺术中专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正>钟启泉先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文中说:差生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今日的中小学里,差生现象有增无减。一般认为,这类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8%~10%。据说在美国,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20%。在日本,有所谓"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表明跟不上  相似文献   
7.
蒙世雄 《课外阅读》2011,(7):147-148
本文分析了导致“双差生”在师生交往中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职高学生素质低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文化素质低,而且习惯也差,俗称“双差生”。面对职高目前这样的生源状况和教育形势,怎样才能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是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这几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本人根据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谈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杜宗辉 《小学生》2010,(1):41-42
1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