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客家人作为汉族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了解客家和客家文化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切入,本文从梅州华侨、华人往来海内外的家族信件——"侨批档案"作为切入点,探讨客家华侨在近代历史中从自然形成的草根档案等尘封的记录,通过梳理和剖析,从中挖掘和研究以"客家方言"并无关系的江湖土语——"下市话"从出现、形成、发展和逐渐走向失传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在纯正"客家方言"集中的梅州地区,出现所谓"下市话",对它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传承这对研究当代的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晋书音义》的音系中,舌音中的舌头、舌上两组声母的分化情况是:端、知不分,仍为一个声母——端母,透、彻彻底分化,是两个声母;定、澄彻底分化,是两个声母;泥、娘不分,仍是一个声母——泥母。对于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说法,本文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本文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出现的,剩余的有效反切为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唐书释音》声母系统主要特征是:轻唇与重唇、舌头与舌上两分,泥、娘合一,精、庄、章分立,船、禅有别,喻纽三、四两分,浊音清化趋势明显,并与送气音的距离更近。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几种韵书比较切下字系统 ,发现有许多字原本属于开口韵歌、哿的字在《集韵》里分别收在合口韵戈、果韵中 ,但切下字却仍用开口字。开合混置的韵字特别多 ,不仅有开口韵放入合口韵 ,而且也有合口韵放入开口韵 ,但切下字系统不变  相似文献   
6.
7.
8.
《音韵阐微》是清代的官修韵书,是汉语近代音系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关这部韵书的音系、反切改良、成书背景等都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对这些研究加以综述和评议,是进一步深入研究《音韵阐微》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例外音变的研究一直都比较少,对于《说文解字》里的少数字今读与反切规律相异现象的研究更加少。本文从《说文解字》中摘出了几个“少数字”,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试着指出发生这种例外音变的原因。研究例外音变当然是有价值的,这种例外音变的研究有利于《说文解字》今音的审订,对汉语字音的发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