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李红梅 《青年记者》2016,(18):19-20
前所未有的压力,倒逼之下的转型,怎一个“累”字了得!这恐怕是传统媒体人当前最深切的感受.如何转型调结构,如何融合发展,成为媒体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先,随着媒体格局持续演变调整报纸的营销策略.今年1~5月,华西都市报平面广告和多元收入的比重已经从8∶2调整到6∶4,多元活动收入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韩国雉岳高中汉语课中"一"的变调教法实际,提出仅就变调规律客观事实的描写是不够的,这使得变调成为一些零散的语言现象,除了死记硬背,难以掌握。但如果引入语音学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引入平仄相对的对称性概念的话,就会使变调这一现象从看似零散变成统一的规律性特征,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云南方言的单字发音特点做了分析,然后在优选论框架内,对两字组轻声变调情况做了分析研究,通过7个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候选项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云南方言不仅具有北方方言语言特征,还具有自身地域语言的语音特征。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云南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河北沧惠片沧州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三字调方言,其单字调除了包含阴平及去声调类以外,还有阳平与上声调类发生合并。这种分合表现与三字调“银川型”类似。在连调层面,河北“沧惠片”与“银川型”三调方言阳平和上声调类均保持对立,但两地调类复原范围不同:(1)沧州: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阳平;(2)银吴片:阳平+去声≠上声+去声。此外沧州地区“阳平上”的调类合并呈现单向性,是上声调类并入阳平调类。  相似文献   
5.
黄海英 《文教资料》2014,(34):17-19
甘肃甘谷话共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312,阳平12,上声51和去声443。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16组双字调。声学实验可以客观地揭示出甘谷话双字组中每个声调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音高情况。甘谷话双字调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甘谷话双字调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化型、异化型和中和型。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普通话去去连读变调的研究可以归为两类:前字半降+后字全降类和前字半降+后字半降类。本文基于语音实验分析,将去去连读变调分为五种调型:Ⅰ类."全降+半降",后字尚未完全变为轻声字;Ⅱ类."半降+半降",后字已变为轻声;Ⅲ类."全降+全降",前后字轻重几乎均等;Ⅳ、Ⅴ类属于后重的词语,前字附着于后字,发音变短。  相似文献   
7.
高州方言的变音比较普遍地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中,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韵尾的相应变化以及调值的"特高而上扬",同时这种变音会引起语义的变化,表示出动作的轻重、久暂,事物的大小,感情色彩,程度的深浅,轻缓的不同。本文试就其变音规律和不同词类的语义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从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毋宾格代词,“go”主要起代替人、事和方位名词等作用;同时“go”在句子的结构中与谓语动词结合时有变调的现象,而且变调的现象比较复杂,主要是“go”与中平调动词、低降调动词等结合时要变调。但这种变调变音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而是有其严格的规律。一般来说,“go”与高平调、低降调动词结合时声调不变;“go”与中平调动词结合时声调变为次高调;名词宾格代词“go”与低降调动词结合时不变调,但其后的低降调动词的声调变为次高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