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两直线运动合成,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匀变速运动: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变速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到:“自然不做徒劳之事,解释多了白费口舌,言简意赅才见真谛.因为自然喜欢简单性,不会响应多余原因的奢谈.”玻恩也曾说过:“我们可以相信,它将具有一个极值原理的形式,这不是因为自然界有这么一个愿望或者目的或者为了节约,而是因为我们思想的机制除了把规律的一个复杂结构浓缩成一个简短表示以外,  相似文献   
3.
题目(人教版物理选修第三册P21)在汽车中的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实验表明,当汽车做匀变速运动时,悬线将不在竖直方向.而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1),已知小球的质量是30克,汽车的加速度为5.0米/秒^2,求悬线对v1球的拉力。  相似文献   
4.
V—t图形象、直观、简捷,有很多优点,它不仅直接能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也能利用速度图线的斜率明显地表示出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利用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对于那些复杂运动如多体运动、非匀变速运动,往复性周期运动等,如用常规方法求解,计算会非常烦琐,甚至会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如果用V-t图来研究,无论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都能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程序,出现“柳暗花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加速度a=0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等于非零恒量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n=v^2/r的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加速度a=-kx/m的简谐振动.但对某些情景下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简称“变加(减)速度”问题]的解题规律教材则未予探讨.本文试图给出一个相关的简易结论.  相似文献   
6.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问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操作完后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也就是T=0.02×5=0.1s,[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运动分解法 当一个带电体同时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做曲线运动时,求解的思路是:首先对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再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运动公式求解。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午放学,我们路过学校体育训练场。看见高二、高三的同学们正在练习投掷铅球。这时,一位同学问:“老师,从物理学的角度,怎样把铅球投的最远?”当时,我们说:“投掷铅球的距离可能与铅球出手时的速度、角度、和高度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关系希望你们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分析、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刘建伟  琚爱堂  袁峻山 《物理教师》2011,32(2):30+32-30,32
1引言 电子打点计时器在实验中的改进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大体有以下几种:公式法、逐差法、图像法、直方图法.这4种方法各有千秋,公式法的物理意义明确,并渗透数学方法的应用;逐差法着眼于局部,偏重于数学方法,物理意义不明显,但计算精确;图像法和直方图法直观,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