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又到了玉米飘香的季节,我似乎又感觉到了那甜甜的、香香的玉米糁煮红薯带给我的温暖。我7岁的时候,妈妈早上要到学校辅导学生,爸爸既要照顾我又要做饭。他总是准备方便面或面疙瘩汤就咸菜,吃得我见了就想吐,每每吃饭就哭闹。一个偶然的机会,爸妈的同事史伯伯知道了我的早餐"难题",在第二天早晨端来了玉米糁煮红薯。我一看到那黄黄的、黏黏的、暖暖的饭,就眼巴巴地看着爸妈。爸妈同意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吃  相似文献   
2.
管子传承史伯的"和实生物"说,认为人之生、人心之和谐、人之长寿,以及天地之美等皆由和而生。"和生"具有普适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凸显"人和"。管子通过上下不和、大臣不和、万民不和的危害性,明确提出"不和不生"的观点;又明确提出"和则能久"的"久生"的观点;强调"察和之道"之不易,都是对史伯"和生学"的发展。管子"和生"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衡水师专学报》2014,(2):52-52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纷争迭起,危机丛生,多元共处、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国际知名学者钱耕森先生以史伯的“以他平他谓之和”阐发史伯“夫和实生物说”,并特概括为“和生学”;又以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发“道生万物”说;打通二者,特命名为“大道和生学”。该学说可谓是解决当今时代诸多危机与矛盾的一剂理论良方,为我国别开生面的又一种新的和谐文化。2013年12月28日,在黄山文化书院成立25周年之际,特以钱耕森先生研究有年的“大道和生学”为本届年会研讨主题。本刊特刊发有关钱先生与“大道和生学”的一组文章,以飨读者,并引起大家对“和生学”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陈栎的“朱子世嫡”、“信朱子不如信饶氏”、朱学门户株守者的三种评价,折射出如何看待朱子后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陈栎《四书发明》来看,它确实提出了诸多不同于朱子之见,其中除少量文字径直表达对朱子不满外,多数是通过引用他人之说表达对朱子的异议;它除采用张南轩不同于朱子之说外,还采取饶双峰对朱子的修正之解,从而体现了朱子学本有的“求真是”之精神。这引发了具有强烈护朱意识的史伯璿的指责,批评陈栎倒向双峰而背离朱子。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现了宋元以来朱子学中“求真是”与“护朱”两种不同解释立场之争,反映了朱子后学夹在“忠臣”与“佞臣”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坚守“求真是”之精神,正是超越这一“忠臣”与“妄议”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管子传承史伯的“和实生物”说,认为人之生、人心之和谐、人之长寿,以及天地之美等皆由和而生。“和生”具有普适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凸显“人和”。管子通过上下不和、大臣不和、万民不和的危害性,明确提出“不和不生”的观点;又明确提出“和则能久”的“久生”的观点;强调“察和之道”之不易,都是对史伯“和生学”的发展。管子“和生”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道和生学     
20年前,我到北京参加"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表《"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一文,明确地提出了"和生学",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广泛关注。大致同时,先后有冯友兰先生提出"仇必和而解",张岱年先生提出"兼和",张立文先生提出"和合学"等,呈现出"百花齐  相似文献   
7.
“和实生物”说,是西周末年史伯提出治国用人的原则,但具有精博的哲理与高深的智慧,回答了万物从何而来的形而上的问题。“和”何以能生万物?答案就是他说的“以他平他谓之和”。其精深内涵:首先要具备有彼此相异的他;其次不同的他之间在互动中又能达到平、平衡,即和、和谐;于是就能产生新事物。新事物决不是假、恶、丑的,一定是真、善、美的。这是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上对“和”所下的第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笔者简称之为“和生学”。它具有普世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非常感谢黄山文化书院在成立25周年庆典之际,特举办座谈会研讨我的拙见“大道和生学”。同时,我非常感谢大家拨冗并冒着严寒大驾光临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