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吊唁鸣镝     
于鸣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0月16日10时15分在大连市逝世,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界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特赋诗吊唁: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的一位学生在课间向我问了一个字——“吊”的释义问题。因为我刚刚在课堂上讲了一些汉字构造法方面的知识.可能这个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我沉思了片刻,从字形的角度作了这样的解释:“吊”,是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部的“口”字表示吊唁者安慰死者的家属.也可表示吊唁者在参加葬礼时泣.哀痛死者。下部的“巾”字,指参加吊唁者在哭泣时,需要手帕一类的东西擦试眼泪。自以为自己的解释能自圆其说,我的那位学生也不住地点头.赞同我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1976年9月10日晚上11点多钟,杜修贤在人民大会堂布置悼念毛泽东的吊唁活动的拍摄工作,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困了乏了,就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几十小时后,毛泽东的遗体就要运至这里,明天还要拍摄瞻仰毛泽东遗容的场景,想到这里,他准备坐在大厅的沙发里休息一刻。朦胧间,耳边有一个声音对他说“老杜,你带上相机跟我走”,他睁眼一看,是汪东兴。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25日,本人复旦博导陈鸣树先生来电,告之贾植芳先生前一天走了。92周岁高龄的老人,此前长期住院,又做了心脏“搭桥”,虽说不是太大的意外,还是心头一震。赶去贾府吊唁,由贾英(贾先生之女)陪着对先生遗像磕头,先生音容宛然,难以自抑,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2日,香港发行(《孙中山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邮票,第3图“吊唁革命家黄兴后留影(一九一六年摄)”。主图与(《孙中山——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画册(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第5部分“讨袁护法,捍卫共和”第36幅“1916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哈同花园留影”的照片完全一致,孙中山身着白色衬衫,黑色西服,双亍插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作稍息状站立于草坪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窦爱礼,原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局长,2007年12月2日在赴商都县检查工作后因车祸去世。在他葬礼的那天,连花圈店的老板都诧异:二十多年了,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人祭奠一个人。闻讯前来吊唁的有好几百人,他们中有窦局长的亲人,有朋友,有同事,有部下,有领导,还有那些从乡里坐车赶来的校长。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痛,  相似文献   
7.
焦东华 《湖北档案》2004,(10):43-44
1969年9月上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越南参加吊唁胡志明时,通过越方,向同时赴越南参加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他要在回国时“途经”北京(实际上柯是经印度、缅甸、老挝航线赴越南的)同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谈。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17日朝鲜金正日逝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康辉在播这条新闻时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号上午前往朝鲜驻华临时代办处沉痛吊唁金正日逝世”。电视上打出的字幕也是“胡锦涛等赴朝鲜驻华使馆吊唁金正日逝世”。  相似文献   
9.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