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历史教学》1951年1月问世,到现在已发行500期。如果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史,这一刊物必然是研究对象之一,它是历史类最早的出版物,是地方性的,又是全国性的。如果研究中国学术发展史,它是一很好的窗口,它刊登过我国众多著名学者的论文,例如翦伯赞、夏鼐、吕振羽、郑天挺、赵光贤、白寿彝、胡厚寅、唐长儒、缪钺、韩国磐、傅衣凌、谢国桢、吴晗、沈从文、罗尔纲、雷海宗、王玉哲、杨志玖、蔡美彪等等。以第1期为例,其目录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百年来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宏观的回顾,排列了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三个阵营,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时代的主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中国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病症”,诸症自有其原因。虽然道路曲折,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必将在开拓中前进。  相似文献   
3.
在革命和建设等历史时期,吕振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系统的分析,逐步在办学治校、育人育才、教研关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观点,进而形成了以强化党的领导、民主集中的治校观,全面发展、服务人民的育人观,外引内培、优化师资的师资观,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的科研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吕振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之一的成功秘诀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武器;二、勇于探索;三、勤奋刻苦;四、把史学研究与现实斗争需要恰当结合,方向明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抗战初期吕振羽在湖南时的抗日文化思想:第一,分析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揭示日本的军国主义本质,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战争行为的野蛮性和失败的必然性;中国自卫抗战,举国一致、全面进步,必然胜利。第二,围绕全面抗战的主题,宣传中共抗战路线;呼吁全国同胞,动员起来,团结御侮,打败侵略者。第三,从湖南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方面阐明湖南在中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和湖南人应尽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6.
吕振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五大家”之一。其史学研究气势恢弘,独树一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质: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研究动因上,坚持“经世致用”;在研究原则上,坚持“学术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史论相结合”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坚持运用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193 0年 ,吕振羽撰著《中国国民经济趋势之推测》(含续篇 )一文。该文是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派别的重要代表作。从这篇文章所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 ,吕振羽在思想认识上已开始否定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跨过他思想质变的关键点。因此 ,该文又是他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完全的信仰”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从方法论、学风等方面对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希望。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过程是他不断接受时代挑战、回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三十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对待传统伦理道德和西方伦理文化问题上,吕振羽主张采取辨证“扬弃”的态度,坚决反对道德贩运主义和伦理闭关主义。在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吕振羽提出爱国、爱民的道德要求以及适合社会主义实际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吕振羽的道德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以后要编写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史,不能忽视吕振羽这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回顾吕振羽的史学成就和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吕振羽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卓越功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