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在大中学校和科研部门的化学实验中普发生器都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仪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许多老师一谈到发策略。首先想到的就是多媒体发和设疑发。这样的发无疑是直观的、针对性很强的。但是发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从教学实践中去摸索、探究。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场的老师们。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策略吧。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学中,以生活化情境内容来“”、以生活化模块内容来“承”、以生活化问题内容来“转”、以生活化案例内容来“合”,将会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1986年春3月,清华人隆重集会,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85周年。其时,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含冤去世已14载。旧知新学,济济一堂,缅怀这位中国建筑学大师、建筑学奠基人、忠贞的爱国主义学者。国门开放,政策更张,巨匠伟业,后继有人,先生若能九天俯望,或应泪飞成雨。梁思成诞生于1901年,与20世纪同步度过了有辉煌亦有坎坷的非凡岁月。先生早期人生经历,即生命之清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梁思成有幸出生于名门,他的父亲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为救国,为寻求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偏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情境导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是宋代士人在古文运动取得成功后依然保持骈体写作的一种应用文体.就使用频率而言,“至宋而岁时通候、仕宦迁除、吉凶庆吊,无一事不用,无一人不用”.几乎覆盖士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文的应用语境,是以科举制度和职官选任制度为基础所形成新型士人关系网络.这种新型的士人关系网络直接影响了宋代文的发展方向及语体选择.宋代文以应酬为核心功能,礼仪性得到充分强化,并展现着士人阶层所特有的文学才能.同时,宋代文也深度参与着士人关系网络的建构.文与士人关系网络之间的微妙互动,折射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学风貌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启文述源     
文于东汉出现,作为奏议文字长期存在于传统公文之中,齐梁时文体论者即在此一职能上认识文体。而刘宋时文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使之渐近于应用文之书牍类。文的衍变过程,是其文学化的进程,也是文体蜕变和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学生创设读、议、思、辨的学习情境,巧妙地指明忆、记、探、究的方向,精心提供主评、互评、自评的材料,将培养自学能力的大目标转化为每一学期的阶段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的具体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9.
冯晓英 《时代教育》2012,(14):22+24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某些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把握和实际运用中的一些误区,限制了项目教学的应有效果。本文在分析这些受限情况后,从形式、项目、时机、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有些课文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不管在教学中讲得怎么详细、具体,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赋予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它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知与教学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使孩子们更轻松、更愉悦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