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月5日,应邀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济南校友会的一个论坛,听许小年教授作《制度改革与增长模式转变》的演讲。演讲很精彩,剖析问题一针见血。正因为“一针见血”,难免让人觉得“疼”,觉得“沉重”。可是,许教授对新闻媒体和记的态度,让自己更觉“疼”和“沉重”。  相似文献   
2.
3.
伴随着20余年的改革风雨,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泥泞之路。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在步履蹒跚的市场经济和阴魂不散的计划经济的冲突中顽强地生长,他们白手起家,历尽艰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2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已沉淀为这个时代最凝重的思考。杨卓舒,即为其中的一员。 一向特立独行的杨卓舒,常以自成一派的经济学说傲视群雄,他那空谷足音的理论观点,曾给二十世纪末沉闷的中国经济学界送来一缕清新之风。十年生聚,水到渠成。当杨卓舒把自己的部分学说物化为几十亿元资产的时候,为之侧目的,早已不仅仅是经济学界和拜金主义者——他的英雄主义不知激励着多少后来者为之枕戈待旦,而他的理想主义则险些幻化为这个时代隐形的图腾。 然而,当吴敬琏冷峻的目光开始审视中国的民营企业,并在中国民营企业现代化问题上定格的时候,那个高傲自负、集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于一身的杨卓舒,突然一反常态,他的愤懑,他的无奈,还有他的困惑与主张,都令记者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4.
关注     
声音VOICE货币是央行发行的,意味着给了国民承诺,货币是可以购买商品的,可是,地方政府突然限制购房。限制购买资产后,货币只能追逐消费品。——限购令让2月19日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的经济学家们感到不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现在调控政策挺乱的  相似文献   
5.
余玮 《留学生》2014,(1):16-18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人称“决策圈经济学人”。党中央总书记、政府总理每遇重大经济问题不时会问计于他们,常出入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一起座谈;每当起草党代会文件、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聚集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热烈讨论,字斟句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件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从2004年开始的“中国是否正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讨论在2005年度达到高潮。许多学术论坛及各类媒体不断有学者对此发表不同意见,特别是随着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樊纲等一批经济学家参与其中,使这场争论和讨论为学术界、理论界和国家政府机构所瞩目。  相似文献   
7.
经济管理类     
《全国新书目》2010,(7):10-10
2010年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80岁寿诞。以史传类写法见长,又尤以大事件节点总结擅长的吴晓波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写作的好机会,于是这本《吴敬琏传》恰逢其时地出版了,居本月第一名。据吴晓波说.这本传纪脱胎于他对吴老的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  相似文献   
8.
我在爸爸吴敬琏33岁那年出生。我妈妈32岁,在北京的协和医院被视为高龄产妇。  相似文献   
9.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这次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给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带来了新的注解。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记者:吴教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命题。在前不久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您最近出版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一书。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您认为,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