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晓艳 《兰台世界》2006,(18):32-33
文章主要以周敦“颐诚信”的思想内核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三个层面的内在的契合关系为线索,分别从强调主体人格的自我完善、主导诚信伦理的重建、呼唤向和谐思维的转换三个角度对周敦“颐以诚为本”的思想内核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进行了现代的开发与转化,希望能真正继承与发扬古人的优秀思想的精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3.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4.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最早提出"孔颜乐处",经过研究论证了范仲淹较周敦颐更早关注、追求"孔颜之乐",并以此激励后生,为北宋儒学复兴培养了一批人材。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遂宁市第七中学七年级(2班)余胜勇同学问: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他们处世态度有什么差异吗?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湖南省永州、郴州、邵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留名一方。随着他在理学史上地位的提高,据我们统计约湖南省17个区县曾建有濂溪书院。濂溪书院的兴建与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家道德形上本体的构建是确保其至上权威性的必要手段,对怎样构建这个问题,从先秦至宋代,历代儒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孟子》、《中庸》、《易传》和周敦颐不仅是其中的代表,而且他们的道德本体论还在内涵上呈现出递进关系,勾勒出儒家在道德本体理论探讨中的三次演进路径:《孟子》以"人心"为道德本体开儒家道德本体理论探讨的先河,《中庸》则以客体之"诚"为道德本体,克服了主体的随意性,完成了对《孟子》主体"人心"的跃升;《易传》巧妙地以"生"赋予道德本体以变动不居的形态,突破天人之间的隔阂,贯通天道人伦;周敦颐以宇宙生存论为基础,以较为清晰的环节连接起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最终构建起超越人伦社会、立足宇宙万物的道德本体论,为儒家学说的至上权威性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其后的宋明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程颐所撰(<颜子所好何学论>,探析程子对周子倡言"孔颜乐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孔颜之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关乎人生体验及如何安身立命,故周敦颐教授二程学习"孔颜之乐"最为人所深究:"孔颜之乐"亦是儒学成德之教的一种验证,周子在<通书>中有一篇短文谈及颜子,尽管未作疏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的思想内核与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存在契合性渊源关系,并且周敦颐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厚重。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审视周敦颐对精神层面上湖湘文化的影响:一是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二是周敦颐本身思想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0.
这也是课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唐周敦颐以后,荷花,便走出了荷塘,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千百年来,赏荷,无疑是一种明心见性,使人彻底脱离尘俗纷扰的至真享受。那么雨落荷塘,雨中赏荷又会品出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