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关于其中的"到"与"归"的解释,从译文、字义、写作的角度、写作的背景这几个方面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入川以后的经历是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章。陆游尤喜梅花.在蜀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几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不仅形神兼备,而且还托物以伸意.状物以寓情,融进了诗人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寄托着他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的态度与看法,是窥探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表现了梅的外在美,也表现了梅的品性美,并借此象征其人格美.长期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意境上与陆游完全"相反",甚至于对陆游的其他咏梅诗词也给予否定.本文全面分析了陆游的咏梅诗词,兼对郭老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改写,是作文训练形式的一种,包括对原文主题的改写、对原文主人公形象的改写、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改写、对原文叙述顺序的改写以及对原文语言形式的改写等。把一首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现代文,属于对原文语言形式的改写。那么,怎样改写古诗词呢?先请大家看一道作文题。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然后按要求作文。  相似文献   
6.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7.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5,(Z1):96-97
一汉晋南北朝时期,艺梅、咏梅之风旺盛。南朝宋诗人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与范晔(《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友好,二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一书中的记载,讲述了陆凯“折梅寄远”的佳话:  相似文献   
8.
王秀华 《成才之路》2011,(17):79-79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的名句,历年来被人们喜爱和传诵,更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乐观向上,不断进取。我也很喜欢这句诗,我时常觉得,用它来形容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在辛勤的耕耘后收获时的愉悦心情,似乎更为恰当。当我凝视毕业照中38张山花般灿烂的笑脸,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和强烈了。  相似文献   
9.
李运国 《现代语文》2014,(12):65-66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钟爱吟诵的物象。因她在风雪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不但不凋,反而开出花朵,而成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品格正直的诗人词人,往往借梅花之自然属性以抒发内心未伸之志,喻节操之芳洁,表现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铮铮骨气。陆游酷爱梅花,在他的全部诗词作品中,竟有一百五十六首写梅花,标明梅(梅花)的就有八十多首。在这八十多首咏赞梅花的诗词中,最能彰显词人悲壮孤高品格,体现词人执著信念的,当属《卜算子·咏梅》。作品中,陆游托物言志,把自己与人世间邪恶势力的抗争,虽遭排挤打击但终不懊悔的凛然高洁情操,融入到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品格之中,写梅亦写人,梅花与词人,物我两照,相融无迹,完全交织在一起,幻化为一个个性鲜明、品格突出的艺术形象,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正>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直可车载斗量,而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