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微草堂     
在北京市宣武区的珠市口西大街上,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地方——“阅微草堂”。阅微草堂原为三进带跨院的老四合院。第一进院,门道连南房2间,西侧有绿屏门通西院,北房大厅两明一暗,院子中有古藤蜿蜒而上,老干屈盘,大如蛟龙,花时浓荫满院。  相似文献   
2.
孙毅 《中国博物馆》2008,(4):F0002-F0002
北京鲁迅博物馆以鲁迅旧居和鲁迅生平陈列为主要展示内容,1956年建成开放,旧居为小型四合院,系鲁迅1924年春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他在此居住。旧居正房三间,中间为起居室,起居室后接的一间,当地俗称“老虎尾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  相似文献   
3.
舞者     
他本是江南的孩子,从小住在古老的四合院里,日复一日地看那生了铜绿的门环和朱红的漆彩。院落里是许许多多常年开不败的花,还有几只会唱动听的歌的鸟,水乡的孩子都喜欢游泳,唯独他对水充满了畏惧,他是一个拥有数不清的奇怪梦境的孩子,梦境里一场大水淹没了一切,他慌张地对着汪洋,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4.
烟囱漫记 烟囱是温暖的火盆,烘烤人心。我走进江域,沿土路向屯子中走,一眼就看到了一座朝鲜族的院子。白墙皮,褪色的稻草顶,柞木障子围成的四合院,充满了家的气氛。一根枯树做的烟囱,立在山墙头上。烟囱是屯子中的眼睛,眺望归家的人,它诉说岁月中的事情,绕缭的炊烟有一股依恋,劳累的人,看到它踏实了。  相似文献   
5.
恭王府坐落于北京什刹海西边的柳荫街,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王府,素有"什刹海上的一颗明珠"之称。著名地理学家侯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每当此时我都要哕嗦一番:我的籍贯是江苏江宁,出生在辽宁沈阳,成长在北京,您说我是哪里的人呢?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过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会十分明确地指向故乡,但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人们的空间归属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句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仰德大道,是林语堂先生生前最后10年(1966~1976)的居所。小小的三合院系蒋介石的赠予,林语堂亲自设计后由兴建“中正纪念堂”的建筑师王大闳负责建造的。该居所前庭后院,当中天井,小而精致,简朴舒适。建筑采用中国四合院架构,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取向,以蓝与白为基本色调,风格颇似南京“中山陵”和台北“中正纪念堂”。  相似文献   
8.
杨轩 《大理文化》2013,(1):82-83
一九八七年十月,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根据县科委和人事部门的安排,我到龙门乡任科技干事,那年二十五岁。当我提着简单的行李前往报到时,乡政府的领导已在门口热情地等候了。走进乡政府,整个政府大院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不过是远没有北京四合院的气派罢了。房子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只有上下两层的仿苏建筑,顶上长满了杂草。我的小屋是在北楼左边突然低矮下来的小瓦屋,与整个环境有些不太协调。  相似文献   
9.
这种对北京的留恋,不为别的。是留恋狭长而热闹的胡同,是留恋疏朗而恬静的四合院,是留恋如郁达夫所说的“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京生活。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场弥漫着怀旧气息却又很清新的展览在北京火了一把,此即于皇城根北街中法大学旧址老式四合院内举办的《2012中国·法国:百年对话》展。该展简明扼要地将20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集体记忆——“教育合作,留学派遣”重新展现在北京公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