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我国的人权水平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人权水平与人权状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问题。区分“应有人权”与“实有人权”是科学评估人权状况的重要前提,应从人权主体、我国实际以及人权与国权的关系去思考我国今后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坚持鲜明的社会主义立场,严正阐明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对西方的歪曲和谬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为促进人权、维护人权、反对霸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极大的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人权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木湛清华     
张毅 《新高考》2010,(11):65-65
中国踽踽独行入二十世纪的门槛时,除了八国联军劫后的满目疮痍,更有着国权尽丧的辛丑条约。而一纸城下之盟,屈辱深重的庚子赔款在倾尽国力的浩叹外,却意外收取了清华这一不期之约。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传媒科技》2014,(9):17-17
<正>2012年、2013年报业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影响力逐渐变弱,危机重重。报业转型成为必须。不转型必死无疑,转错了方向同样必死无疑。怎样转型?朝哪个方向转型?报业有没有活路?活路在哪里?报纸会不会死亡?报纸的未来在哪里?这是报人们面临的困惑和急需突破的困境。陈国权的《报业转型新战略》一书,立足于报业转型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提出了平台再造、增量改革、报纸分化、范式转换、重心下移、专业精耕等6  相似文献   
5.
抵制帝国主义的制裁和干涉,维护我国的国权和国格,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戳穿了帝国主义“制裁”的实质和用心,体现了中国人民捍卫自己的国权和国格的正义性和崇高性.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扩大会议派是一个由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桂系李宗仁和西山会议派为壮大反蒋声势而组成的临时组织。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太原约法》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这一约法仅仅是理论的产物,客观地讲,有其特点也有疏忽的地方,终究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7.
张飞 《语文知识》2014,(10):38-4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独特的。他以特立独行的姿态行走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充满悖论的黑暗时代。“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的民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内争民主、外争国权的斗争,青年们用热血为中国社会前进的路标上涂抹了一道鲜红的亮色。作为自觉的社会机体与自我心灵的解剖者,面对这么一个黑白颠倒、逻辑荒谬的世界,看着横陈在面前的自己学生的尸首,作为中国的良心,要反击那个黑沉沉的世界,还有什么手法能够像反讽那样具备强大的力量,传达出一个战斗者内心的伤痛和愤怒?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您认为"机器人记者"会不会抢了传统记者的饭碗?陈国权:把一件新奇的技术与人们的饭碗联系起来,总是那么引人关注。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文章报道汽车工业机器人大行其道,让产业工人丢了饭碗,以此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时至今日,机器人抢了人们饭碗的事情依然没有大规模地出现,即使机器人干了大部分的活,但工人们却换成了操纵机器人的工种。机器人记者也是如此,机器人记者永  相似文献   
9.
主权理论自形成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全球化条件下,主权理论需要更新和发展。邓小平主权思想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理论,对研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权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