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61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锋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8):90-91
首先,澳大利亚TAFE模式的经费来源和提供服务有法律规定,从而使其持续发展得到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阅读状况标示着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水平,阅读对个体的生命和社会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影响都是长远而巨大的.在我国国民中倡导读书,并强化阅读的精品意识,有助于健全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曾峥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62-63,80
从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全面育人”观和“道德教育”观入手,分别揭示素质教育命题的提出、内涵的界定与核心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浅谈图书馆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应把国民素质教育放入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参与,以及图书馆应如何加强对国民的素质教育与途径,提出了图书馆在参与国民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贵图学刊》2004,(4):6-7,16
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社会教育不仅解决知识和才能的问题,而且解决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就具有这一功能。要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面打破图书馆服务中的壁垒现象,树立起用户平等的观念,只有享有平等的权利,才有素质提高的机会。笔者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树立用户平等的必要性及要实现国民素质提高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从图书馆要树立“公共”理念,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自身要树立良好的信用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节选自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  相似文献   
7.
南京游客飞机上闹事暴露了国民内心道德文化的缺失,修养素质亟待提高。"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修养教育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从美丽的校园内不文明的现象抓起,而这一切需要从教学的根入手,即大力提倡学习优秀经典文化,丰富孩子的内心,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来看,各地的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体制机制仍然是影响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的管理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办学体制、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培  相似文献   
9.
4月12日下午,伴随数千人的齐声诵读,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康林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大会现场开展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今各类书籍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出版的图书有18万余种,其中流传至今的有8万余种。辛亥革命至建国前,出版的图书约10万余种。建国后至今出版的图书约200多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