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蔡氏古民居的石刺艺术,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的认识,理解民族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艺术成就、地方特色,从而给今天的艺术创作以重要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吴保华 《收藏界》2011,(6):36-37
清代白玉雕,凡涉玉者皆知,不仅质地精优,而且雕琢精美绝伦,浮雕、圆雕、镂雕、巧雕、立体雕……精彩纷呈。造型、题材广泛而丰富,空前辉煌。其存世的各种玉雕佳作,多如繁星,圆雕人物作品乃其中一种,精思巧作,器形丰富。  相似文献   
3.
李伟男 《收藏界》2014,(9):31-32
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5月4日,“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在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形佩,因其材质珍贵、形体个大、纹饰精美、存世罕见而倍受观众青睐,更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河所产一级白籽料,不规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匠心独运、随形施艺,综合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李清丽 《收藏》2012,(7):76-78
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虢国墓地,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包括商代及西周早期的动物玉雕,特别是1990年以来,考古部门对新发现的国君兆域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和清理,出土的动物造型玉雕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不仅包含了神化动物形象,而且现实中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有发现,种类几乎囊括了北温带所有的物种,玉牛就是其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发掘的18座墓中共出土10余件牛形玉器,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牛,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元闻,温和驯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人们对牛的热爱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占代入们在育牛、牧牛、役牛的同时,还用珍贵的玉石把牛的形状制成佩件随身携带,足见人们对牛的喜爱程度。上世纪90年代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发掘的西周时期墓葬中,就出上了不少牛形玉佩,这些佩饰制作精美,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现选其几件与大家共赏。牛首形佩(图1)出土于内棺盖上。高11厘米,宽9厘  相似文献   
7.
吴保华 《收藏界》2011,(10):39-40
玉在中国历来做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尤其是到了清代,大量动物题材被引进玉器雕刻领域,不仪雕刻精细,而且内涵丰富、寓意美好。中国传统瑞兽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寓于想象,各具特色,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受到大众百姓的喜爱。清代圆雕动物造型较明代更加真变,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神态各异,令择选清代白玉雕动物精品加以介绍,以供广大爱好者欣赏。  相似文献   
8.
董大勇 《收藏界》2013,(4):61-62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雕与高浮雕,本期再谈谈透雕(镂空)花钱。透雕花钱起源于古代圆形玉璧,在商周的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圆形玉璧都是镂空的。也就是所谓"双面工"工艺,其工艺技术要比单  相似文献   
9.
曹俊亮 《收藏》2008,(4):171-171
雕塑有多种,大致分为浮雕和圆雕。肖像雕塑属于圆雕。肖像雕塑分为全身像、胸像和头像。竖置的场所,前两种适宜广场.故居、纪念馆;头像适宜家庭客房、书房或办公室.其高度一般在40~50厘水之间即可。雕塑的大小以环境的范围而定。  相似文献   
10.
刘云辉 《收藏》2010,(4):79-80
2009年春季,河南郑州市王先生持一罕见的玉雕作品求笔者鉴定。此前,已有北京市的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过,将其定名为“和田玉猿猴系包袱大件”,并认为属汉代器物。该器选用和田白玉雕琢,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包袱形笔洗,右侧圆雕一蹲踞状的猴子(图1),构思奇特,布局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