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玉美 《海南档案》2004,(2):F003-F003
本刊讯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海南省档案管理办法》,4月6日至8日,以省档案局副局长许计划为组长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分别到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和三亚市档案局(馆)进行档案行政执法复查。  相似文献   
2.
译者按: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ustics)有一个职业教育相关数据系统(The Data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此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有关职业教育的详尽数据,为国家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这个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记录下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DOVE系统的历史、DOVE系统简介和DOVE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地改革的叙事文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解放区历史代言式的正统叙事,人性立场上的质疑性书写、后现代式的解构文本。由于所处文化语境和政治背景的差异,它们在创作观念、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同时,其情节结构和叙事立场已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互文性。就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很难分清哪一个是纯粹的客观真实。在比较分析土改事件在文学史中的多元叙述之后,我们发现了历史的模糊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4.
湘鱼     
湘潭多水,河多纵横,河边有柳,有竹,有荷。樟树和桂树生在田畈或村庄的边上.稻禾一方方地绿着。地方人讲。浏阳河是那首歌唱出名的,其实很小。复查地图。长沙以东有个浏阳河,那条浏阳河起源于罗霄山脉.从长沙汇入湘江。到底湘潭有浏阳河否.未打探清。湘江从湘潭悠悠流过,清的江水,间或有舟船.江边的捕鱼人,顶着烈日起网。网起网落.但见银鳞闪闪.渔歌唱晚。  相似文献   
5.
任刚 《兰台世界》2007,(1S):70-70
《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947年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于同年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公布后实行。它纠正了以往土改工作中的偏差,巩固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果,使各解放区土改运动走上了正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的现状,从老井测井资料复查的必要性、迫切性出发,介绍了老井复查面对的目标及类型,详细阐述了老井测井资料复查的方法,介绍了近年来老井测井资料复查的应用成果,对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曹彬 《金秋科苑》2014,(4):113-113
盐碱地区绿化通常采用的措施为换填客土的改碱方案,绿化施工一般采取清运碱土、铺设排碱隔离层、回填绿化种植土等措施。该方案见效快,改碱效果好。但存在两个重大弊端,一是盐碱地区种植土稀缺,造价高。二是每换填一方种植土,必然要在他地破坏一方种植土。因此应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改碱模式,以节省资金、减少破坏土地破坏。  相似文献   
8.
牛振远 《考试周刊》2013,(57):173-174
对已评估并达到相应等级的学校,定期进行复查,是打破等级称号终身制,督促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向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完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0.
含泪忆斤澜     
林斤澜大哥走了。永别之痛,万箭插心,哀伤之情,难以言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俩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工作,都还没发表过什么作品。1951年奉派参加“中央土改团”,分赴安徽和湖南参加土改。我们在外地期间,“北京人艺”进行改组,创作组取消了。我先回京,被调到了北京文联。过了些天,我上王府井大街,意外地见斤澜迎面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