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越 《视听纵横》2003,(4):28-29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体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首先是中央电视台下属和直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其次是各省级广电集团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最后就是迅速崛起的民间制作力量。据估计,各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有超过80%是外包给这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张霆 《新闻界》2006,(5):98-99
国内省级卫视急切地垂青于构建特色化频道,其背后显然有着复杂的社会语境与现实境遇。随着国内省级卫视向特色化频道的纷纷推进,国内电视业的发展格局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省级卫视打造特色化频道必须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一、频道特色化:省级卫视应对业界竞争的现实选择“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课程体系之外逐渐进入到课程活动内部,参与课程运行的程度亦不断加深,这导致教师课程权力诉求的出现成为必然。如何让教师充分运用好自身课程权力,摆脱现今教师对课程权力运用的困境状态,从而促使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态与境遇     
境遇往往绑架人的心态,现实中我们很难将二者完全剥离开来。主张四大皆空,那是青灯古佛的弃世哲学;而我们更多的人都要披挂上阵,杀入滚滚红尘。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科学理性的文化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心理根基,是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心灵钥匙。在新时代,考量文化自信现实境遇,厘清文化自信科学路径,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主体自身精神力量本质确认、激扬中华文化色彩、书写文化强国新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生存境遇说。它认为人的实存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境遇中的存在,人并没有选择他的那种特殊境遇(在其中发现自己“存在于世”),但是他发现自己受到一个陌生而敌对的环境的压制和包围。人的境遇的界限不仅是一种物理性质的界限,而且也是一种心理性质的界限。在某种情绪中人不仅觉得自己是一个他周围环境的因犯,而且觉得受自己变化的情感的限制和奴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8.
心态与境遇     
1月16日 晴 碧空泛蓝,几抹清风夹着雨后的澄沁,远处萦来几许悠扬的旋律。绕着叶间的水珠,折射出一抹温柔的光晕。心内的雨季,已悄然逝去,我仰头微笑,迎接第一束阳光。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少年是伴随中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身上打上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信息生活是当代青少年无法绕过的生活境遇,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语言、网络艺术、微博、手机短信等,如今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