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总体而言 ,明清两代的文风有着不同的基调 ,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不过 ,对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似乎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选取两位由明入清的文人为切入点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归庄与朱柏庐同为明遗民 ,有着相类似的经历和政治态度 ,但从二人交往看 ,却可知清初文人多少保持了明中后期士人的风习、品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清初文风与明中后期之间存在的相当多的同一性 ,就容易理解了。也正是雍乾以下士林狂放风气的渐次收敛 ,清中期的文学创作也慢慢纳入严谨平实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李肇《唐国史补》中"大历之风尚浮"一语是对中唐大历时期诗文风尚的概说,因下语精简而颇令人费解。在此拟借助《中兴间气集》一书考察当时的诗文风尚,然后将其与大历士风一层相挽和对照,对"尚浮"一说作解。  相似文献   
3.
在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相似文献   
4.
本从“上玩下慢,公私俱困”和“裕财之道莫急于去赃吏”两方面,论述晚宋时期士大夫无耻与晚宋时期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关系,指出士大夫无耻是晚宋财政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财政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更大范围内社会变化(即宋王朝崩溃)的一部分,它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灾难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在位时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获得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和张扬,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同构建了较和谐的文人社会,为北宋的“极盛”时代的到来,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本文对宋仁宗在其中的历史功绩,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魏晋名士借琴传达反叛精神、摆脱孤哀之境、寻觅心灵知己、表现脱俗雅趣,赋予琴以深刻独特的文化内涵,使琴成为标榜文人身份和特质的表征。盛唐文士醉心于琴,是把琴视为可以彰显文人特性、寄托文人情怀的文人雅艺,借琴明清高之志、示超逸之趣、显放达之态、寄深切之情,并将其咏之于诗,表现出对魏晋士人所赋予琴的文化意蕴的认同。盛唐士人雅尚琴艺,正彰显其受魏晋风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盛唐士风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士人积极干谒求进,但盛唐士人对干谒的态度又是相当矛盾的。经过魏晋风度的鼓荡,士之重人格独立的文化品格被盛唐士人突出强调,同时一般士人在干谒中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形成较坏的负面影响,使正直之士对干谒深以为耻;但盛唐之士又以强调个体尊严、出于公心、展示才华等方式修正干谒行为,所以盛唐士人虽多耻于干谒,但干谒之风仍很盛行。  相似文献   
8.
李国涛 《东方文化》2001,(1):121-122
现在的大饭店和俱乐部、游乐休闲城,常有以“名流”命名的。倒也不是说非名流不予接待,更不是一经进入就成为名流,而是因为这名称好听。细想一下,“名流”这名称也是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争当名流是中国化人的传统。翻看一下《世说新语》,那里就有了“名流”和“名士风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0.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7):F0002-F0002
刘光耀,1954年生,河南舞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教授,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所长,襄樊学院释道安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北京上智编译馆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宗教所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道风山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国际研究员;《人文艺术》编委,《神学美学》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