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国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抓住重点、加强管理、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应是:“统一监管、分工合作、三债分立、借用还统一、责权利明确”的体制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阿龙 《新闻天地》2007,(8):16-18
年过六旬的孔老汉退休后准备在家安度晚年,没想到,两个儿子创业失败,欠下外债。创业失败后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与酒为伴。老汉想了各种办法刺激两个儿子,希望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挺起胸膛,一切从零开始。但儿子不为所动,依然消沉。无奈之中,老汉决定亲自上阵,他说,我的人生从60岁开始,我就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过不去的坎。儿子们被父亲的激情创业所感动,纷纷加入他的行业。如今,老汉不仅还掉了外债,自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万山特区档案、相关志书以及时代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考察建国初期苏联专家援华与贵州万山汞业发展的历史关联。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地质专家被聘请来对万山进行技术援助,带来普遍勘探汞矿的积极成效,而万山也从中苏交往历史进程的"国交无关者"转变为"被动卷入者"。当苏联专家因两国交恶于1959年全部离开后,万山则转变为历史进程的"主动塑造者",即完成"爱国汞"的规模生产,通过"以物抵资"的方式偿还对苏外债,为新中国实现于国际舞台上自立自强的外部战略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晚清地方外债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地方外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通变权宜,以应急需(1853-1866);议请借用,定为政策(1867-1894);苟安目前,弥缝一时(1895-1911).地方外债源于财用不足,它的发展和趋于泛滥是与传统财政体制的缺陷和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加强紧密相关的,并日愈益显现出恶债的特点。对地方举债态度的演进过程,折射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结构的变化,即地方财政独立性加强,中央财政体系趋于崩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清的经济崩溃、政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投注差”管理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债规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需结合外汇收支形势的发展,予以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已宣布人民币成为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货币,国内学术界对此仍有一些异议。从经济条件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反映了外汇供求状况,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国内企业初具竞争实力,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合理;从经济指标看,中国对外的经济开放程度及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都较高,外债规模也无后顾之忧;从时机上看,我国具备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背景,具有较为宽松的国内资源供求状况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由上可见,我国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与时机已经成熟,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也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8.
外债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南京国民政府在筹集铁路修筑资金内外交困中,铁路外债政策是以整理旧债为主,目的在于举借新债,并躬力实践。通过逐个谈判,分别整理,迅速解决了几十年的铁路外债积欠,推动新一轮举债筑路高潮的到来,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借款模式,时代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9.
北洋政府成立后 ,因财政上的压力开始提出整理外债问题 ,曾设立专门整理机构 ,提出过各种解决方案 ,但最终未能与列强达成全局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债方案。其原因 ,除了当时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限制之外 ,主要在于北洋政府在经济、财政、金融、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无法继续统治下去 ,难以对积欠外债进行认真的整理和达成确实可行的整理方案。在理债问题上的困境直接影响到北洋中后期达成新的重大外债 ,而且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积欠外债 ,成为以后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后,为挽救东北危局,以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大员试图将美国的资本引入东北铁路,通过铁路外债的形式实现均势外交。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被迫放弃单独投资计划,使得鼓噪一时的“联美”“均势外交”的努力陷于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