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曹作国 《语文知识》2000,(10):63-6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语文》在第246—247页汉语知识(词汇、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一文中,谈到多义词时写道:“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是比喻义。例如‘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后来用它比喻‘罪名和坏的名义,,例如说‘对同志乱  相似文献   
2.
丁丁 《大观周刊》2011,(9):51-52
多义词是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词汇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它的文化。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多义词有共同的义项,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义项。这篇论文旨在对词义衍生同中西史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一点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有些网络词语是利用汉语既有词语产生新义或构成短语而产生的,这些词语在整体上或分别在词形、词音、词义上同既有词语有着不同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这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能激起联想,产生隐喻,增加情趣,为提高网络词语的表达效果提供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中除了术语以外,单义词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基于理论的多义词分析法"对动词make进行认知研究,探索构建make一词多义的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必读书,但它又是一部十分难读的书。本文就《尔雅)一书的多义词训释的特殊情况和研读此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娟 《海外英语》2016,(15):219-220
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通感运用有关某一感官印象的词语去描述其他感官印象,长此以往,在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通感式词义引申。该文通过实证研究,旨在验证学习者了解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否能有效促进通感式多义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7.
受客观世界、认知主体、语言运用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多义词词义聚合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联系,可以循着这些规律对多义词加以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陆志慧 《文教资料》2011,(32):29-31
多义词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文本旨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义词进行的研究,并指出今后学者应加强对二语中多义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义词语用充实问题的词汇语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结合英语和汉语多义词语料,揭示了结构主义语义学和原型语义学理论对多义词解释的缺陷,并认为多义词的选择和理解实际上是在经过语用充实后,其原型意义在一定语境下的收缩或扩充。多义词的使用和理解是在词汇语用学的框架内,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认知——语用问题,而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法里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最普通的歧义由多义词引起.另外,句子构造层次、语法关系、成分的类型不同,也会造成句法歧义.词汇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歧义是语境歧义.这三种歧义现象使语言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