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宁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史前宁夏贺兰山岩画文化,它的产生发展.与各个时期生存在这一地区的游牧少数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包含了中原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环境变迁与黄河古道日益频繁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这里形成了以游牧狩猎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史前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树立各民族的团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本保证。历史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若没有各民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求稳定、谋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想达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和谐、稳步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我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间民族舞蹈特征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民族舞蹈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定位及为重要,亦可视为体育之母;不同海拔地区生活的人,在行为方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民间民族舞蹈这方面所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从低至高的变化,它的动作结构和节律由复杂向简单、变调向单调的规律变化;西部为多民族地区,展开对其传承价值的讨论,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家人外出旅游了一趟。在欣赏当地名胜的同时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觉得很有特色。不过才几天,我和女儿就想念家乡洱源的味道了。那是一种从小到大百吃不厌的味道;那是一种在味觉细胞里已被锁定的味道;那是一种小别都会思念的味道。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洱源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色。当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民族问题新态势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政治问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以下六大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6.
<正>一、朗读课教学现状双江县地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大多都是山区学校,学校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占很大比例(非师范类较多),如我县的一个乡,全乡108名教师,50岁以上17人,40至50之间只有4人,40岁以下有87人,"传帮带"严重脱节,致使语文课堂质量难以提高。总的来说,我县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课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课上成生字教学课。大多的阅读课,教师很重视导入,为教学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但接着就是生字教学,生字上完,阅读课也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李堂永 《教育》2014,(30):15
当中国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笔者师范毕业后在农村学校工作二十多年,目睹了一大批教师由年轻变老龄的历程。现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试论农村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和对策。中老年教师心理分析笔者所在学校地处丘陵山地,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多民族杂居,村屯校点分布极为零散,受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劲 《广西教育》2015,(12):17-19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桂林十八中)的前身是桂林地区高中,创建于1981年,于2003年通过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近年来,我们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度的思考,不断深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内涵。我们认为,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要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朴实作风、国际视野、大家风  相似文献   
9.
赵翠珍 《历史学习》2005,(11):28-2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课本阅读内容),第三次在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割据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没有中断过。民族融合最基本的途径是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在古代有哪些因素对民族之间的交往起了促进作用呢?第一,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无论在大一统时期还是在封建国家的分裂割据时期,都存在着民族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它是将国家共同体中不同的族群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其突出表现为政治性、文化性、现实性等特征。国家认同建设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我国多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复杂性等原因,加之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侧重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例,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建构的出路,即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传承民族文化以提升国家认同的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最终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